淨第一性生產力

淨第一性生產力屬於地理和生物學科,是綠色植物呼吸後所剩下的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產的有機物質,即是總第一性生產量減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機物質。國際習慣上測定淨第一性生產量方程式為:Pn=△B+L+G。

定義

淨第一性生產力是綠色植物呼吸後所剩下的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產的有機物質,即是總第一性生產量減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機物質。然而,淨第一性生產力、部分的有機物質變成碎屑在一年的過程中丟失掉(L)、部分為消費者所啃食(G),剩下的參加到單位面積土地的植物重量的年增加中(△B)。因此,國際習慣上測定淨第一性生產量方程式為:Pn=△B+L+G。

測定方法

可用收穫法與CO2及碳14法測定。

影響因素

淨生產力由光合能量決定,也受溫度、水分、營養狀況制約,缺少任何一種都會影響其產量。
當增加群體中的CO2濃度時(如進行CO2施肥),群體的淨生產力將成倍增長。
影響海洋植物淨生產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線不足、水中含氧量少和缺乏營養(特別是缺氧和磷)。

地區差異

不同地區淨第一生產力平均值如下【單位:克/米²·年】
陸地-780
海洋-147
荒漠、凍土帶-0~250
熱帶薩瓦那草原地帶-250~1000
溫帶森林地區-1000~2000
熱帶森林地區-2000~3000
熱帶、溫帶農業-250~1500
甘蔗-1725~6700

重要性

它是植物光合作用有機物質的淨創造,作為表征陸地生態過程的關鍵參數,是理解地表碳循環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個估算地球支持能力和評價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IGBP)、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GCTE)和京都協定(Kyoto Protocol)等把植被的NPP研究確定為核心內容之一。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缺乏,對NPP的研究就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