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生產力

第二性生產力

消費者將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自身組織中的化學能的過程稱為次級生產過程。在此過程中,消費者轉化能量合成有機物質的能力即為次級生產力,即第二性生產力。在草原生態系統中,第二性生產力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草地上第二性生產者(或生產者個體),利用第一性產品形成動物物質的能力。

簡介

次級生產是除生產者外的其它有機體的生產,即消費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級生產量進行同化作用,表現為動物和其它異養生物生長、繁殖和營養物質的貯存。動物和其它異養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級生產量製造的有機物質或固定的能量,稱為次級生產量或第二性生產量,其生產或固定率稱次級(第二性)生產力。

第二性生產

草地異養生物利用第一性生產的產品,形成動物有機物質的過程。第二性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為了方便敘述,分為農業第二性生產 和非農業第二性生產,與之對應的是農業動物和非農業動物(野生物動物)。

1、反芻動物與第二性生產

(1)草地生態系統中的反芻動物包括反芻家畜(農業動物)和野生反芻動物(非農業動物,如黃羊、野牛等);

(2)反芻動物在草地生態系統中有較重要的作用

復胃(網胃、瘤胃、瓣胃、皺胃)

①瘤胃內繁殖這大量的細菌和原生動物,使得發酵得以加強。進入瘤胃的可消化乾物質中,大約有70%由這些微生物轉化為可溶性化合物和氣體化合物,部分被吸收,部分隨噯氣而丟失。

②復胃的特殊功能, 使反芻動物具有能較好地消化纖維性飼料的能力(初級產品→動物產品)。

2、非反芻動物與第二性生產

農業非反芻動物:

馬和鵝是以牧草為主食的動物;豬和其他禽類雖不以草為主食,但也採食相當數量的牧草,而且對其營養和生理有很大影響;存在有這些動物的草地生態系統中,它們對第二性生產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表示方法

1、農業第二性生產力表示方法:某一時間單位面積上的畜產品產量或家畜增重量或能量,t/ha/a;

2、非農業第二性生產的表示:

(1)每個時期增加的動物個體數,只(頭)/ha/a;

(2)某一時期單位面積增加的活體重,t/ha/a。

生產力評定

產肉力評定

(1)經濟早熟性:在一定營養水平下,肉畜達到經濟成熟(屠宰體重)所需時間;

(2)平均日增重:以平均日增重高為好,但不同的動物是不同,如:牛700-1000g為高,鵝50g為高;

(3)飼料報酬:一般以肥育期內,平均增重1kg所消耗的飼料表示飼料報酬,即料肉比,料肉比值低,轉化率高;

(4)料肉比=消耗飼料總量/總重量。

產乳力評定

(1)日產乳量;

(2)一個泌乳期的產乳量;

第二性生產力 第二性生產力

(3)平均乳脂率

F—抽樣月份的乳脂率;

M—抽樣月的產乳量;

∑—各月積加符號。

產毛力評價

(1)剪毛量:指一年從產毛動物個體活群體剪下的全部毛的重量,如哈薩克羊產毛量1.88-2.67kg/頭;

(2)淨毛量:動物體上剪下的毛為污毛,除去其中的油汗、糞渣、泥沙和草籽、草屑等雜質後叫淨毛,淨毛占污毛的百分比叫淨毛率,40-60%;

(3)毛的品質:長度、細度(支數)、密度。

繁殖力評定

(1)受胎率=(受胎母畜數/參與配種母畜數)× 100%;

(2)繁殖率與成活率

繁殖率=(年內出生仔畜數/上年終成年母畜數)×100%;

成活率=(年終成活仔畜數/年內出生仔畜數)×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