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生產量

森林生物生產量

生物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來生態學中出現的一個嶄新的領域;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愈來愈引起人們的注意,並成為當代生物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

介紹

生物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來生態學中出現的一個嶄新的領域;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愈來愈引起人們的注意,並成為當代生物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 在人類活動的初期,當他們處於採集食物和偶然從事狩獵的階段,對於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的各種生態系統所起的影響,並不比其它任何哺乳動物更大。但是從人類掌握了火併發明了工具和農業的時候,就開始改變自然環境並影響它的原始平衡。

生物生產量

生物生產量以有機物的重量或能量為指標,表示生物個體或群體的生產力水平。它是評價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協調性的重要指標。生物生產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藉助於太陽能同化二氧化碳和製造有機物質的數量。第一性生產量又可分為總第一性生產量(GPP)和淨第一性生產量(NPP)。GPP指在一段時間內(一年、一月、一周或一天)單位面積上自養生物生產的全部有機物,包括同一期間植物體自身的呼吸消耗量; NPP指各種自養生物除消耗於自身呼吸作用外淨積累的有機物數量。在森林生態系統中,GPP 包括植物各器官淨累積產量(NPP)和其自身的呼吸消耗量(Ra),還有各種食植性動物造成的損失量(啃食量)。最後一項常因測定上的困難而忽略,其數量占總生物產量的比例很小,常不及1%。

: 各種草食性動物、真菌、細菌和某些原生動物等異養有機體利用和釋放綠色植物貯存的太陽能而形成的第二性生物產品的數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