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三品 “複次,須菩提!


《金剛經》中的第二十三品(第二十三分),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每一品為一分,冠名一個小標題使讀者更加快速的了解標題下面的內容。《金剛經》並非只有昭明太子三十二品這一種分法,但是這種分法是最被世人認可的分法。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為求自己的福報及功德而修習一切善法,這事凡夫的“行善”;為求菩提道果而行善,雖行善卻沒有行善之念,沒有求福德之心,這才是“淨心行善”,才是真正的善法。
正文: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南懷瑾先生注的第二十三品偈頌:
鏡花水月夢中塵,無著方知塵亦珍。
畫出牡丹終是幻,若無根土復何春?
世界一切都是虛幻的,如鏡中花、水中月、夢中塵,了解這個道理,才了解空與有之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空也是佛法,有也是佛法。牡丹雖然,還須雖好,還須綠葉扶持,如果沒有根,花也開不了。如果不修一切善法,光想求開悟,就是青蛙跳井,聰明反被聰明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