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藥族

淘藥族

淘藥族是指那些為了節省價錢,買到更放心的安心藥,特意奔赴香港等地買取常規藥和保健藥等國外進口藥的國人。

概述

淘藥淘藥
近年來,赴港購藥的內地遊客增加,部分遊客購買常用藥、保健藥;而另一部分內地遊客赴港則是購買進口藥。每逢節假日,一些內地消費者紛紛拖著空箱子湧入香港購買必需藥品,繼購買奶粉之後,藥品成為內地消費者赴港購物的熱門選擇。

現象

長沙工作的周月告訴記者:“香港進口藥品種多,我每次去香港給患癌症的親戚帶治療癌症的進口藥,受匯率、關稅等影響,這些藥品差價較大,比如德國生產的治療腸癌的靶向藥愛必妥內地購買的價格為4600多元(100毫克/50毫升),而在香港3200元即可買到。”

成因分析

淘藥族淘藥族
調查發現,內地出現香港淘藥熱潮,與內地消費者的經濟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有關,越來越多的人在醫療、藥品方面的支出也隨之增加。而香港藥品種類多、醫藥公司管理規範、物價定價比較合理、部分特效藥內地難尋、進口藥價格差價大是吸引消費者赴港購藥的原因。

拖著空箱子去滿載藥品回,部分遊客購買常用藥、保健藥。他們說,信息流通快、藥品種類全、質量有保證,是赴港淘藥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內地遊客赴港購買進口藥則是為了價錢。

湖南一位三甲醫院的臨床醫生認為,赴港購藥族的增加與內地的藥品價格機制、原創藥研製落後息息相關,部分藥品經銷環節多、價格虛高,讓消費者更青睞品種豐富、價格相對低廉的港藥。

湖南一位藥品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藥品經過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進醫院,醫院加價10%左右,價格層層加碼,這些灰色成本全部要消費者埋單。

治理措施

不少消費者認為,除了藥價虛高外,藥品安全問題更是消費者心中“不能言說的痛”。

毒膠囊事件等一系列事關藥品安全的問題讓社會很受傷,消費者對於藥企安全生產、藥監部門加強監管的呼籲聲不斷。執業藥師缺乏、藥品經銷渠道混亂、網路售假藥難查處等原因,讓藥監部門“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違法成本較低等原因,又導致部分違法藥企、藥店屢罰屢犯。

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教授等建議,減少藥品流通環節,規範藥品價格;推進醫藥分離,建立科學的醫保控費機制,改變過去醫院“以藥養醫”的陋習,確保藥品不再成為醫院的主要“贏利點”;完善藥品研發、準入機制,對於違法違規的藥企、藥店敢於“動真格”,避免以罰代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