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送趙仙舟

淇上送趙仙舟

《淇上送趙仙舟》是由唐朝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收錄於《唐詩宋詞》之中,流傳至今,膾炙人口。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淨山、暮日、長河等淒清景象,傳達了作者感傷之情;直抒胸臆,頷聯直接點出“傷離”、“愁”的情感;細節描寫,以佇立河邊的細節,表現作者對友人的不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淇上送趙仙舟》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王維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淇上送趙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注釋譯文

祖三即祖詠,是王維詩友,王維另有《贈祖三詠》一詩,稱彼此“結交二十載”,可見交誼之深。此詩作於貶謫濟州時。
“相逢方一笑 ,相送還成泣 。”起句平易如話,寫兩人才相逢又相別了,剛高興了一會,現在又悲傷了起來。
這兩句語言樸實平易但蘊含的情感又很豐富。“相逢 ”、“相送”“方 ”、“還”傳達出來去匆匆的遺憾。“還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摯、深厚;另一方面短暫的“笑”對“泣”又起了反襯、加強的作用。這兩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語。下兩句亦是敘別,“祖帳”,即餞別,“荒城”,指濟州。這兩句說:餞別時我已悲傷不已,哪堪別你之後獨自進城呢 。“荒城”即邊城的意思。濟州位於黃河下游,他在《被出濟州》中謂之“井邑海雲深”,謫居於此,自然更生遙遠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於這種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於濟州的《贈祖三詠》寫道:“貧病子(指祖)既深,契闊(離散、勞苦)余不淺 。”可見二人皆是天涯淪落人,因此友情就顯得分外深厚了。“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這兩句寫到環境,仿佛一路絮談,周圍環境都未顧及,此時友人解纜離去,才注意到佇望中的這些景象。這兩句使人產生時間感 ,“祖帳”進行了多長時間啊。這景象引起作者特別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時的情緒。表現出友人離去造成自己的空虛感、落寞感,而“日暮長河急”更加重了心緒的撩亂。沈德潛稱“著此二語,下‘望君’句愈覺黯然。”(《唐詩別裁》)詩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望著友人離去,真是“黯然銷魂”至極了 。“解纜君已遙 ”,寫船快,實則怨船快;“望君猶佇立”,一個“猶”可見他是何等執著,這類的詩句很多,只是王維這兩句用兩個“君”分明是談話口吻,仿佛此時他在心裡默默地與友人在交談。
這首詩敘別情在王維同類詩歌中,顯得特別濃摯深至,而語言表達又很自然素樸 ,“天寒”二句的描寫也似是不經意間的點染,王文濡評曰 :“不設色而意自遠,是畫中之白描高手。”(《歷代詩評註讀本》)這真是“淡者屢深”(司空圖語)了。

詩詞鑑賞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淨山、暮日、長河等淒清景象,傳達了作者感傷之情;②直抒胸臆,頷聯直接點出“傷離”、“愁”的情感;③細節描寫(動作描寫),以佇立河邊的細節,表現作者對友人的不捨。
作者感情經歷了相逢時的歡愉,分別時的愁苦,分別後的惆悵,幾個階段。
此詩作於貶謫濟州時。“相逢方一笑 ,相送還成泣 。”起句平易如話,寫兩人才相逢又相別了,剛高興了一會,現在又悲傷了起來。這兩句語言樸實平易但蘊含的情感又很豐富。“相逢 ”、“相送”“方 ”、“還”傳達出來去匆匆的遺憾。“還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摯、深厚;另一方面短暫的“笑”對“泣”又起了反襯、加強的作用。這兩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語。下兩句亦是敘別,“祖帳”,即餞別,“荒城”,指濟州。這兩句說餞別時我已悲傷不已,哪堪別你之後獨自進城呢 。“荒城”即邊城的意思。濟州位於黃河下游,他在被出濟州中謂之“井邑海雲深”,謫居於此,自然更生遙遠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於這種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於濟州的贈祖三詠寫道“貧病子指祖既深,契闊離散、勞苦余不淺 。”可見二人皆是天涯淪落人,因此友情就顯得分外深厚了。“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這兩句寫到環境,仿佛一路絮談,周圍環境都未顧及,此時友人解纜離去,才注意到佇望中的這些景象。這兩句使人產生時間感 ,“祖帳”進行了多長時間啊。這景象引起作者特別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時的情緒。表現出友人離去造成自己的空虛感、落寞感,而“日暮長河急”更加重了心緒的撩亂。沈德潛稱“著此二語,下‘望君’句愈覺黯然。”唐詩別裁詩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望著友人離去,真是“黯然銷魂”至極了 。“ 解纜君已遙 ”,寫船快,實則怨船快;“望君猶佇立”,一個“猶”可見他是何等執著,這類的詩句很多,只是王維這兩句用兩個“君”分明是談話口吻,仿佛此時他在心裡默默地與友人在交談。這首詩敘別情在王維同類詩歌中,顯得特別濃摯深至,而語言表達又很自然素樸 ,“天寒”二句的描寫也似是不經意間的點染,王文濡評曰 “不設色而意自遠,是畫中之白描高手。”歷代詩評註讀本這真是“淡者屢深”司空圖語了。 
最後一句“望君猶佇立”中 “猶”好?還是“空”好?
(1)“猶”字好。孤舟遠逝,作者仍然佇立原地,目送遠去的朋友。
“猶”字側重表現佇立時間之長,以及作者主觀上的不願離去,寫出了不捨的深情。
(2)“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視野中已經消失,作者空對無際的天水。
“空”字側重表現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強烈傳達出作者對友人離去的惆悵、失落之情。

後世影響

才逢又別,倍感黯然神傷。"相逢"二句,雖輕描淡寫,卻覺濃郁深情,撲面而至。接著詩人借"天寒"二句寫景,鋪開抒情之路,與結句遙相呼應,令送別後的悵惘往來於心而不釋。
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餘味,抒情含蓄不露。如《臨高台送黎拾遺》:"相送臨高台,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寫離情卻無一語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楊長史赴果州》:"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既是景語,也是情句,將道路的荒涼之景與行者的淒楚之情融為一體,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長。

作者簡介

王維生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相。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