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醫院

涿州市醫院

涿州市醫院,是1995年9月,經河北省衛生廳、保定市衛生局審核批准為二級醫院資質的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2011年7月,經河北省衛生廳驗收已正式納入三級管理,目前處於三級甲等驗收籌備中。涿州市醫院投入近3億元先後引進了10萬元以上國內外先進大型醫療設備139台,包括美國GE雙層螺鏇CT、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0.2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GI )和64排CT、瑞典醫科達公司引進的用於放射性治療惡性腫瘤的直線加速器。涿州市醫院地處市中心范陽西路129號,市政府東側,北京天橋至涿州的838路公共汽車通過門前,交通四通八達。

基本信息

涿州市醫院歷史回眸

1951年涿縣建立衛生試驗院,地址在觀音堂,有醫護人員34人。住院處設在縣城西丁市口,有病床50張(其中接受志願軍傷病專設床30張),醫生1人,護士6人。

1956年,衛生試驗院改稱涿縣人民醫院,有醫護人員67人,設床位35張,1958年,涿州縣、新縣、雄縣、及淶水合併成為大涿縣,涿縣醫院大部分人員和設備遷往高碑店,留涿州部分人員建精神病院,地址在西丁口內。

1961年12月24日,涿縣恢復原建置。涿縣在精神病醫院的基礎上重建涿縣醫院,並從西丁口內遷往文廟。

1961年至1985年,涿縣醫院一直在原有基礎上徘徊發展。在科室劃分上,並無十分明確的分工,主要以綜合科室為主。分為婦產科、兒科、大內科、大外科和手術室,床位150張。

1986年9月24日,撤縣建市,縣醫院更名為涿州市醫院,占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設門診部和住院處。

1992年,有病床150張,職工175人,日平均門診量200餘人次,年住院4000餘人次,業務收入254萬元。

1998年,被保定市文明委授予二星文明服務單位稱號。

1999年至2003年,由於管理不善、設備落後、技術人員的流失等各方面原因,使醫院負債累累,舉步維艱,發展步入低谷。

2004年1月,經涿州市委批准,引入聯合實業集團資金,對涿州市醫院進行體制改革,改為股份制醫院。

涿州市醫院概況

涿州市醫院地處市中心范陽西路129號,市政府東側,北京天橋至涿州的838路公共汽車通過門前,交通四通八達。醫院占地50畝,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開放床位1000張,全院職工1400人,專業技術人員900人。

醫院設有:骨科關節外科、脊柱外科、神經外科、普外胃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腺體外科、婦科、產科、腫瘤科、放療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心內科、腎內科、血液科、兒科、新生兒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中醫科、康復醫學科、皮膚科、心理諮詢門診、急診科、感染科、功能科、檢驗科、輸血科、病理科、藥劑科、介入室、內窺鏡室、放療科、等10個醫技科室。

涿州市醫院投入近3億元先後引進了10萬元以上國內外先進大型醫療設備139台,包括美國GE雙層螺鏇CT、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0.2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GI )和64排CT、瑞典醫科達公司引進的用於放射性治療惡性腫瘤的直線加速器。為改善患者就醫環境,2009年醫院投入2.6億元興建病房樓4.9萬平方米。2011年醫院又投入5億元新建9.7萬平方米的醫技綜合大樓,屆時醫院總建築面積將達20萬平方米。為了加快數位化醫院建設,醫院又投資近千萬安裝HIS系統,為方便患者就醫和醫院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將醫院打造成“專家型醫院”,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涿州市醫院先後與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阜外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301醫院開展全面合作,將北京醫院先進的學科技術及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引進該院,參與醫院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2010年1月4日,涿州市醫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軍民共建合作項目正式簽約,並掛牌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涿州合作醫院”。每年解放軍總院派遣幾十位專家到涿州市醫院長期工作,對醫院各臨床科室在科、教、研方面予以專業對口幫帶,並為涿州市醫院免費提供參加國際、國家級醫學學術會議、培訓和進修、考研的機會。

涿州市醫院堅持“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原則,踐行“看病不用去北京,北京專家來看您”的宗旨,服務病患。

地理位置

地址:涿州市范陽西路129號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