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地黃湯

涼血地黃湯

涼血地黃湯,別名生地黃湯、地黃湯,由黃芩1分,荊芥穗1分,蔓荊子1分,黃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細辛2分,川芎2分,黃連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麻3分,防風3分,生地黃5分,當歸5分,甘草1錢,紅花少許組成。

基本信息

清熱燥濕,涼血養榮

【組成】黃柏(去皮,銼,炒) 知母(銼,炒)各3克 青皮(不去皮、瓤) 槐子(炒) 熟地黃 當歸各1.5克

【用法】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時值長夏,濕熱大盛,客氣勝而主氣弱,腸澼病甚。

【加減】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則後重,調木香、檳榔細末各5分,空心或食前稍熱服。

【各家論述】《脾胃論注釋》:黃柏、知母燥濕清熱為主,熟地黃、當歸滋血和血為輔,青皮理氣為助,槐實入腸涼血為引。

《治痘全書》卷十四

【來源】《治痘全書》卷十四。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白朮、升麻、甘草、黃連、人參、山梔、玄參。

【主治】室女痘,經水不止,熱入血室。

《蘭室秘藏》卷中

【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別名】生地黃湯、地黃湯

【組成】黃芩1分,荊芥穗1分,蔓荊子1分,黃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細辛2分,川芎2分,黃連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麻3分,防風3分,生地黃5分,當歸5分,甘草1錢,紅花少許。

【主治】婦人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而致血崩。

【用法】上(口父)咀,作1服。水3大盞,煎至1盞,去滓,稍熱空心服。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血屬陰,陰不自升,故諸經之血,必隨諸經之氣而後升;若氣有所陷,則熱迫血而內崩矣。故用黃柏以清下焦胞絡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又以生地、黃連以治火之原;知母、黃芩滋水之母;歸尾破瘀,紅花生血,所謂去故生新也;川芎行血海之餘,蔓荊涼諸經之血,而風藥者,皆所以升諸經之氣也,諸經之氣升,則陰血不得不隨之而起矣。

【附註】生地黃湯(《杏苑》卷八)、地黃湯(《女科秘要》卷四)。

《外科正宗》卷三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1錢,白朮1錢,茯苓1錢,黃連5分,地榆5分,人參5分,山梔5分,天花粉5分,甘草5分。

【主治】髒毒已成未成,或腫不腫,肛門疼痛,大便墜重,或泄或秘,常時便血,頭暈眼花,腰膝無力。

【用法】水2鍾,煎8分,食前服。

《袖珍》卷三引《經驗方》

【別名】涼血地黃散

【來源】《袖珍》卷三引《經驗方》。

【組成】生地黃、赤芍藥、當歸、川芎各等分。

【加減】鼻衄,加蒲黃、黃芩;丹毒,加防風。

【主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

【用法】上(口父)咀。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附註】涼血地黃散(《普濟方》卷一八九)。

吐血、衄血,傾盆盈碗

【來源】年氏《集驗良方》卷三。

【組成】犀角1錢,赤芍1錢,丹皮1錢,玄參1錢,扁柏葉1錢,天門冬1錢,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黃柏1錢,知母1錢,茅根1錢。

【加減】成塊吐者,加大黃、桃仁。

【主治】火盛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傾盆盈碗。

【功效與用法】潤腸通便。在臨床實踐中,生地黃對熱秘療效較好;對於虛人或年老體弱,脾腎虛寒,腹中冷氣,陰寒內結,陰盛寒秘者不宜採用。加水毫升,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10分鐘,取藥汁2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取汁毫升,兩煎混合似飲茶一樣頻服。可三煎,也可直接加開水300~ 400毫升浸泡10~ 20分鐘取藥汁服。酌病情可1。2日1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