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丸

涼血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婦科玉尺》卷一。具有養血調經之功效。主治婦人血熱,經期先行,腰腹發熱者。

基本信息

組成

枇杷葉、白芍、五味子、生地、青蒿、甘草、山萸、黃柏、川斷、杜仲、阿膠各等分。

用法用量

山藥打糊為丸服,每服6g。

功用

養血調經。

主治

婦人血熱,經期先行,腰腹發熱者。

附方

名稱:艾附丸

組成:熟艾、香附

用法:薑汁和神曲為丸。砂仁湯送下

主治:婦人氣血兩虛,經行後腹痛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名稱:必效散

組成:棕皮、木賊、麝香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主治:婦人月水不調,及崩漏不止

出處:《產乳備要》

名稱:大溫經湯

組成:人參、白朮、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砂仁、小茴、茯苓、甘草、香附、陳皮、沉香、吳茱萸、玄胡索、鹿茸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水煎服

主治:婦人氣血虛弱,經水不調,或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淋瀝,或成片,有隔二三個月,漸生潮熱,飲食少進,四肢倦怠,日久生骨蒸,即成勞疾血海虛寒,少腹冷痛

出處:《古今醫鑒》卷十一

名稱:和血通經湯

組成:當歸、京三棱、廣茂、木香、熟地黃、肉桂、紅花、貫眾、蘇木、血竭

用法:上除血竭外,同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食前熱酒一盞調下

主治:婦人室女受寒,月事不來,惡血積結,堅硬如石,結為石瘕。寒侵子宮,瘀血積聚,堅硬如石,小腹脹大,狀如懷孕,經閉不通,時發脹痛,倦怠瘦弱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八

功用:和血化瘀

名稱:香附芎歸湯

組成:川芎、當歸、香附、白芍、蘄艾、熟地、麥冬、杜仲、橘紅、甘草、青蒿

主治:經行後期

出處:《婦科玉尺》卷一

中藥方劑之涼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