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泉社區

涼泉社區

涼泉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321戶,1026人。曾成為北宅有名的果樹基地之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涼泉社區
沿五龍河向北九水風景區行駛,行至距北宅街道辦事處所在地以北約3公里處,在山莊村居之間有一處現代化的居住小區,這就是“涼泉新苑”——新的涼泉村。這裡西依秀麗的華樓山,南望巍峨的石門峰,北靠嶗山水庫上游的白沙河,東連畢家村。
涼泉新苑由九棟高樓組成,住著321戶,1026人。村民新居中時興的裝修、新穎的家具、適用的家電……令人羨慕不已。村民們感嘆道,幾年前做夢也想不到現在的家會是這樣的。
涼泉村,原來位於嶗山的一個著名的山口——月子口以東寬敞山澗沖積的平原上,附近有白沙河流過,樹木成蔭、土地肥沃。明朝嘉靖年間,山東膠州三角里劉姓的一支擇此定居,因村中有一眼水質甘冽、常年不涸的清泉而得名,後來有李、矯、孫、宋、曹、楊、王等家族相繼遷入,以劉、李姓人家居多。
1958年9月,青島市為解決城市供水緊張問題,投資200餘萬元興建“月子口水庫”,次年7月竣工後改名為“嶗山水庫”。為修水庫,涼泉等12個自然村共967戶村民需要搬遷。就這樣,在此繁衍生息數百年的涼泉村民回響政府號召,“舍良田而居山野,忍乾渴而遷高埠”,告別了704畝良田,整體搬遷至水庫上游的山礓、坡坡澗(原屬楊家村)、香里北澗(原屬香里村)組成涼泉生產大隊。
搬遷後,涼泉人不甘落後,山上植樹造林,山下培育果園,該村曾成為北宅有名的果樹基地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涼泉村的山林綠化遠近聞名,上級領導下來視察,村民自豪地說,涼泉的山界站在遠處一看就知道,哪裡樹多山界就到哪裡。只見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枝繁葉茂;山下滿是果園,到處鳥語花香,可見涼泉村對山林環境的重視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涼泉人意識超前、敢想敢幹,從南方引進優質茶樹,培育茶園。山下改種櫻桃、杏、桃、李子、山楂等果樹。春天到來,山上山下百花齊放、爭相鬥艷,在翠綠的山林托映下分外妖艷,顯示出一副濃濃的田園氣息。涼泉村的山林資源富饒,自然環境極佳,但水資源及田地不足,經濟發展不快。多年來除了植樹種果、種茶外,為了不污染水庫,保持水質的清潔,沒有開辦企業,沒有開過一個採石場,外出打工成為涼泉人的主要生活來源,從而使人均收入處於較低水平。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1796萬元,人均收入3860元。
2001年7月1日凝結為由九棟高樓組成的“涼泉新苑”,從此涼泉人走上了幸福之路。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8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溝崖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