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

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

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簡況

所屬地區:四川·涼山州·喜德縣文化遺產名稱: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遺產編號:Ⅷ-9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申報人/申報單位:涼山州喜德縣人民政府遺產級別:省聯繫方式:

樣品圖樣品圖

涼山彝族的漆藝的特色

在中國少數民族的漆藝文化中又以涼山彝族的漆藝最具特色,最引人注目。代表中國國家水平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漆器》卷,就收錄了18件涼山彝族漆器,其中17件藏於西南民族大學博物館。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漆藝文化有著十分鮮明的特色,不僅在本民族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少數民族的漆藝文化中也最為引人注目。以前漆器是當地彝族普遍使用的器物,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在相當程度上保存了傳統的製作工藝。
涼山彝族的傳統漆器主要有酒具、餐具和兵器、馬具、其它用具幾類,有酒壺、酒杯、木缽、木盆、木盤、木勺、木碗、木餐桌、鎧甲、盾牌、箭筒、火藥筒、刀鞘、牛角號、木弓、馬鞍、漆盒、口弦套、漆手鐲等,共二十多個品種,造型十分獨特。漆器主要為木胎,其次為皮胎,另外還有角胎、混合胎(皮木胎、竹木胎)、竹胎(蔑胎)、蹄爪胎幾種。傳統木胎漆器主要採用杜鵑、樺木、白楊木車(镟)制而成。“漆”涼山彝族稱為“機”,每年多在六、七月份割漆。從樹上割取的漆液用棕過濾,去掉雜質,貯存在木筒或竹筒內,封緊筒口,不讓空氣進入。然後或自用,或拿到當地市場出售。這種沒有進一步熬制的漆稱為生漆,涼山彝族的傳統漆器均用生漆髹塗。生漆髹塗的漆器光澤不如熟漆,但比熟漆耐高溫。彩繪用色漆畫圖,色漆為黑、紅、黃三種。黑漆一般加鍋煙灰或青礬,紅漆加銀硃,黃漆加石黃調合而成。三種顏色對比強烈,十分艷麗。彩繪的紋飾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有獨特的含義和解釋。
酒壺、酒杯:又可分為圓形酒壺、扁圓形酒壺,鳥形酒壺、高足酒杯,鷹爪杯,單耳杯、羊角酒杯等。酒壺是漆器中十分獨特的器物,結構巧妙,大多為喇叭形高圈足,足底中心有一孔,插一竹管入腹內,直至腹頂端,為進酒管。因此盛酒時須將壺倒置,從底部灌酒。腹上部斜插一竹管入腹內,直至腹底端,作吸酒管。吸酒時,進酒管成為進空氣的通道。酒注入後,既不易泄漏,又不易揮發,但卻能吸盡,十分巧妙。[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