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寶鎮

涌寶鎮

涌寶鎮地處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東南部,距縣城56公里,是雲縣東南片區的交通要道和農產品集散中心。位於東經100°15′—100°25′,北緯24°26′—24°07′之間。東接栗樹鄉,連後箐鄉,南與大朝山西鎮接壤,西與大寨鎮、茶房鄉毗鄰,北與曉街鄉、忙懷鄉相連。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涌寶鎮涌寶鎮

涌寶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258個村民小組,9861戶、41285人(其中農業人口39935人),全鎮總面積35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5948畝(其中:水田15503畝,旱地40445畝),人均1.4畝,林地面積227286.5畝,森林覆蓋率45%。經濟總收入11766.5萬元,5年年均遞增21.8%。人均純收入2082元,5年年均遞增17.9%;財政支出505.27萬元,5年年均遞增8.3%;糧食總產量1478.1萬公斤,比2002年增446.8萬公斤,人均占有糧370公斤,比2002年增56公斤。

“涌寶”系漢字譯音的傣語地名,原音為“勐稿”。“勐”為地方,“稿”為糧食,意為糧食多的地方。1916年,雲縣知事張景中為了雅化地名,把“勐稿”更名為“涌寶”。1950年成立區人民政府,1969年涌寶區改為涌寶公社,1984年成立區公所,1988年撤區建鄉,成立涌寶鄉人民政府,2002年3月撤鄉建鎮,2005年11月,因機構改革工作,撤原糯灑彝族傣族鄉併入涌寶鎮。鎮境內除政府駐地屬山間盆地外,全為山地。地勢南北狹長,東南兩邊較高,中部較低。最高海拔2774米,最低海拔895米,政府駐地海拔18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8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4—16℃,全年≥10℃以上活動積溫4000—5250℃,無霜期275—305天,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涌寶鎮緊緊圍繞“建設一個集鎮(涌寶中心集鎮),開發三大資源(旅遊資源、地熱資源、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發展六大產業(核桃產業、茶葉產業、木瓜產業、南藥產業、畜牧產業、旅遊產業),全面統籌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平安和諧涌寶”的總體發展思路,以樹立“生態立鎮、科教興鎮,城建促鎮、旅遊活鎮、林畜富鎮”的發展理念,展現“東南重鎮、生態要鎮、旅遊小鎮”的良好形象。 在上級各部門的幫助支持下,通過全鎮各族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教育、文化、衛生、計畫生育、科技、扶貧開發等社會各項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為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農村經濟

(圖)涌寶鎮涌寶鎮

2007年,涌寶鎮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766.55萬元,比2006年的9083.21萬元增2683.34萬元,增長29.54%,其中:農業收入5014.81萬元,比2006年的3347.6萬元增1667.21萬元,增長49.8%;林業收入910萬元,比2006年的812.54萬元增97.46萬元,增長12%;牧業收入2712.28萬元,比2006年的1965.55萬元增746.73萬元,增長37.99%。農民外出勞務收入1174.28萬元,比2006年的1031.56萬元增142.72萬元,增長13.84%。農民人均純收入2082元,比2005年的1562元增520元,增長33.3%。糧食總產1478.1萬公斤,比2006年的1434.61萬公斤增43.49萬公斤,增長3.03%,農民人均占有糧370公斤,比2006年的361公斤增23公斤,增長2%。

文化教育

(圖)涌寶鎮涌寶鎮校學樓

涌寶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組文化室25個,有老年農村業餘文藝隊1支,基本能滿足村民對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需求。涌寶中學始建於1950年,1958年9月,縣城創辦雲縣第一中學,將辦在涌寶的雲縣人民初級中學更名為雲縣第二中學,1972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成為雲縣第二所完全中學。學校建築面積5792平方米,有教職員工81人。2007年末,高中在校14個班,學生750人,國中在校15個班,在校學生750人。

涌寶鎮全鎮有1箇中心校,有初級中學2所,41個校點,183個教學班,教師292人,在校學生4513人(不含糯灑中學)。200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鞏固率98.3%,畢業率達100%。全鎮不斷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綜合管理水平,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升,為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和輸送大批人才,齊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基礎建設

涌寶鎮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十五”以來,投資74萬元新建7條村組公路,投資1200萬元的全市第一條縣鄉柏油路於2005年2月正式通車,鄉村通路率達100%;累計投資296.8萬元完成水利工程3104件,水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基層政權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先後投資145.2萬元建蓋政府綜合辦公樓、村委會辦公樓1370平方米,辦公條件進一步改善;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投資350萬元建成行動電話機站6個,手機信號已基本覆蓋全鎮20個村;電視基本普及,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460門,電話機用戶1676戶,城鎮電話普及率達46%以上。

人口衛生

(圖)涌寶鎮涌寶鎮衛生院

涌寶鎮全鎮轄涌寶、石龍、木瓜河、棠梨樹、岔河街、忙亥、分水嶺、老魯、石頭寨、邦卡、荒田、茶山、浪壩山、龍馬塘、柄柏、勝利、南糯、糯灑、水平、南茂河村20個村委會,2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285人,其中男性21048人,女性20237人;農業人口39935人,占總人口的97%;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有2352戶7348人,居住著彝、漢、苗等十多個民族。已建鎮級衛生院1個,鎮級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衛生所20個。鎮、村衛生所的建立,為涌寶民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大病進鎮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招商引資

(圖)涌寶鎮涌寶鎮民居

一、良好的區位優越。涌寶鎮是雲縣東南片區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中心,縣鄉公路柏油化,鄉村公路半數以上實現彈石化,村通公路100%,組通公路率達43%,交通相對便捷。
二、資源豐富。涌寶鎮境內資源較為豐富,泡核桃、白花木瓜、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黑豆、香包菜、水果蘿蔔、香櫞、火腿、山地烏骨雞等特色農特產品開發潛力較大。
三、鎮境內的“亮山天池”、“天然溫泉”具有較大的旅遊產業開發潛力,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小型梯級電站的建設。
四、政府秉持規範、透明、誠實、守信、熱情、高效的宗旨,為外來客商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和投資環境。

社會保障

涌寶鎮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雲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總體安排部署,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縣有關勞動保障方針政策。把十七大精神落實到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工作當中,“以改革發展為根本,以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平安和諧鄉鎮為主線,以創建勞動保障優質服務工作平台為重點”。從我鎮的實際出發,勵精圖治,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強化措施,認真落實各工作目標責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推動全鎮勞動保障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