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建置沿革

涉縣建置沿革

涉縣建置沿革: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隅,紐連河北、河南、山西省七縣(市)。西漢始置沙縣,後改涉縣。北魏天賜元年(404年)涉縣併入臨水縣。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劃入刈陵縣。北齊復為臨水地。隋開皇十年(590年)復置涉縣。1960年5月,賀進、活水兩大公社劃回武安。次年5月,陽邑、徘徊、馬莊三個公社復歸原屬。於1996年境域再無更變。

第一節 地理位置
涉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隅,紐連河北、河南、山西省七縣(市)。
縣境位於北緯36°17'至36°55',東經113°26'至114°之間,東以青陽山、玉露嶺、老爺山為界,與武安市、磁縣毗鄰;西以黃櫨垴、大寨垴、馬鞍山、黃花山、四幅眼垴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安陽、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界羊大垴、界牌山、左權嶺、天晶垴,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東西橫跨37.5公里,南北縱距64.5公里,總面積1509.26平方公里。屬深山區。
縣人民政府駐地涉城鎮,北緯36°34',東經113°40',東距邯鄲市97公里,東北距省會石家莊262公里,距首都北京454公里。
京(北京)廣(廣州)鐵路支線邯(鄲)長(治)鐵路蜿蜒貫通全境,陽(泉)涉(縣)鐵路在懸鐘村與邯(鄲)長(治)鐵路接軌。省級幹線公路邯(鄲)長(治)公路及其複線,並駕齊驅,橫越縣域。
第二節 境域變化
西漢始置沙縣,後改涉縣。北魏天賜元年(404年)涉縣併入臨水縣。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劃入刈陵縣。北齊復為臨水地。隋開皇十年(590年)復置涉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析黎城縣東北部入涉。金貞祐三年(1215年)升縣為州,轄黎城縣域。次年復縣。興定五年(1221年)復升為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州,復置黎城縣。並將涉縣的偏城、宇莊、鹿頭、青塔等13村劃歸黎城縣。其餘涉地入磁州滏陽縣(今磁縣),不久,又析出復置涉縣。
民國27年(1938年),八路軍派工作隊進駐偏城地區,創建中國共產黨組織,建立武裝政權。民國29年(1940年)1月,偏城地區脫離黎城縣轄,成為獨立縣建制。民國33年(1944年)3月,涉縣第三區(即西戌區)28村及武安縣馬渠水、長亭、萬谷城3村入偏城縣。同年9月將安陽縣上寺平、三里灣、東郊口和磁縣輝水、合山、古腔、南王莊及林縣槐圪瘩共8村劃歸涉縣。民國35年(1946年)5月12日撤銷偏城縣建制,併入涉縣。同時,除槐豐村(原稱槐圪瘩)外,將武安、安陽、磁縣劃入的村莊,仍復歸各縣所轄。
1958年11月,武安縣改建為武安礦區,遂將其西部陽邑、賀進、活水、徘徊、馬莊五個公社(亦稱"五個區")劃入涉縣。1960年5月,賀進、活水兩大公社劃回武安。次年5月,陽邑、徘徊、馬莊三個公社復歸原屬。於1996年境域再無更變。
第三節 隸屬沿革
夏、商、西周,屬冀州域
春秋,屬晉。戰國,先屬魏,後屬趙。
秦,隸邯鄲郡。
西漢初,始置縣,屬冀州魏尹。因人們來入涉(徒步過河)境內清漳河,故稱涉縣。
三國,涉縣為曹魏占據,屬魏郡。
兩晉,改屬司州廣平郡。
北魏,天賜元年(404年)入臨水縣(故城在今峰峰礦區臨水鎮),屬司州魏尹。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又一度併入刈陵縣(故城在今山西省黎城縣西北故縣村),屬并州襄垣郡。北魏東西兩分後,屬東魏所領。北齊,復歸臨水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移臨水縣治於涉城,屬相州魏郡。
隋,開皇七年(587年),臨水縣治遷今境內西戌村。十年,復置涉縣,屬上黨郡。後廢郡,屬潞州。十八年改屬韓州。大業二年(606年)廢州復郡,復屬上黨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隸韓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韓州,屬河東道潞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潞州為上黨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潞州,均轄涉縣。五代,隸河東路潞州,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之地。
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升潞州為隆德府,涉縣仍屬。
南宋,涉且被金所占,屬河南東路。金貞祐三年(1215年)七月,涉縣升為崇州。次年八月復為縣。興定五年(1221年)復升縣為州。
元初,仍為崇州,屬真定路。至元二年(1265年)廢州,除將偏城一帶13村劃入黎城縣外,其餘劃入磁州滏陽縣(今磁縣)。次年,原涉縣劃入滏陽縣地域,復置涉縣,改屬燕南河北道真定路。後涉縣又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改路為府,涉縣復置,屬真定府。次年改屬河南彰德府磁州。
清承明制,雍正四年(1726年),磁州必屬廣平府,涉縣仍屬彰德府。
民國初,廢府制,涉縣屬河南省豫北道。民國16年(1927年)廢道,涉縣直屬河南省。
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民國28年(1939年)底,涉縣抗日政府成立。民國29年(1940年)初,將劃歸黎城縣的偏城13個村析出,與宇莊一帶村莊總計54個村組成偏城縣。涉、偏兩縣全境解放。同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聯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辦)成立。兩縣皆屬冀太聯辦漳北辦事處。
民國30年(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簡稱邊府)成立,涉縣、偏城縣屬邊府太行區五專署。民國32年(1943年)10月,偏城縣改屬六專署。民國34年(1945年)11月,兩縣同屬六專署。民國35年(1946年)3月,兩縣屬三專署。同年5月,偏城縣併入涉縣。次年1月,三專署改為五專署,涉縣仍屬。民國37年(1948年)1月,改隸六專署。同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與晉察冀邊區政府合併,組成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接著改建為華北人民政府,涉縣屬華北行政區太行區六專署。民國38年(1949年)3月,六專署撤銷,涉縣復屬五專署。5月,太行區區劃取消序列編號,涉縣屬安陽專署。8月,太行區及其所屬專屬撤銷,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涉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署。
1960年5月,撤銷邯鄲專署,涉縣歸邯鄲市。1961年5月,邯鄲專署復置,1968年邯鄲專署改為邯鄲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又改為邯鄲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均轄涉縣。1993年6月,河北省實行地市合併,涉縣屬邯鄲市轄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