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鳳閣

海鳳閣

海鳳閣(1909年2月8日—1942年5月),男,回族,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通信科科長兼通信營營長。1928年底在馮玉祥[民國時期政治軍事人物]開辦的無線電專業技術學校畢業,隨即當了電報務員,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1931年12月14日夜間,海鳳閣和40多名無線電通信人員攜帶8部電台投奔了紅軍。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5月,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在南艾鋪遭敵合圍。海鳳閣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19年,海風閣入美國人基督教牧師吳冠勛創立的信義會附屬翠英國小讀書,翠英國小初級班共有20多個同學,海風閣是其中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

1924年,他以全優的成績在翠英國小高小畢業。吳冠勛看中了他,保送他到山西運城一所教會中學深造。三年後畢業返回家鄉,吳牧師推薦他當了國小教師。

1928年初,海風閣入馮玉祥在開封辦的無線電學校,年底畢業,到馮玉祥西北軍鹿鍾麟部搞電台工作。

1930年中原大戰,10月上旬,馮殘部退往晉南、豫北一帶,其十四師駐新鄉,海風閣任該師電台報務主任。10月下旬,蔣介石重金收買了馮部將領孫連仲,將其所轄之十二、十三、十四區、十五各師開往山東濟寧地區,改編為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十四師被編為二十六路軍二十五師七十四旅,海風閣仍任報務主任。

1931年12月14日夜間,海鳳閣和40多名無線電通信人員攜帶8部電台投奔了紅軍。

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5月,奉命緊急轉移疏散時不幸壯烈犧牲。

獲得榮譽

2018年8月24日,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海鳳閣烈士是其中之一。

生平事跡

抗擊日軍

1931年2月,蔣介石把二十六路軍全部調往江西省寧都“圍剿”紅軍。恰逢中央蘇區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打士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全力支援紅軍作戰,這些對二十六路軍廣大官兵影響很大。“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採取不抵抗主義,大好河山落入敵手,中國共產黨向全國民眾發出了抗日救國的偉大號召,海風閣和其他許多官兵都不願留在江西“剿共”,要求回北方抗擊日軍,以拯救中華民族。海風閣經常在同事們中間鼓動北上抗日,抨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行徑。後來他和一些戰友共同組織了一個宣傳小組,做抗日反蔣的宣傳鼓動工作。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二十六路軍1.7萬餘名官兵,在共產黨員、參謀長趙博生,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和該旅一團團長黃中嶽領導下,趁總指揮孫連仲和二十七師師長高樹勛不在部隊的有利時機,舉行了起義。電台是關係著成敗的要害部門,海風閣立場堅定,在季振同直接指揮下,首先控制了總部對蔣介石的兩部電台,切斷了與南京政府的聯絡,保證了起義的順利進行。

無線電事業

30年代初,紅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雖有一定的基礎,但隨著紅軍隊伍的迅速壯大,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展,仍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由於海風閣等一批起義的無線電技術人員參加紅軍,八路軍的無線電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員朱德、總政委毛澤東對寧都起義參加紅軍的原國民黨軍官兵,採取團結教育和大膽使用的方針,海風閣參加紅軍後,立即被任命為紅五軍團電台二十分隊隊長,隨紅十五軍工作。1932年2月,紅五軍團和兄弟部隊一道開赴前線作戰,參加了著名的贛州戰役。戰鬥中,海風閣忠於職守,帶領分隊全體人員,準確無誤地收發電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表彰。3月,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並將紅五軍團第十五軍撥歸紅一軍團建制。海鳳閣帶領無線電台二十分隊到紅一軍團司令部工作,他被提升為紅一軍團電台大隊長。

1932年冬,蔣介石以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在朱德、周恩來指揮下,中央紅軍一、三、五軍團和二十二、二十一軍進行了著名的黃陂山地伏擊戰,迅速殲滅了敵五十、五十九師。

1933年秋,蔣介石集結了100萬兵力,對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由於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僅一年時間,紅軍損失慘重。1934年10月,著名的長征開始,海風閣仍在征途中負責紅一軍團的電台工作。幾年來,在蘇區紅軍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海風閣經受了嚴峻的考驗,1936年1月,在陝北甘泉前線,由杜平和曹丹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2月,為擴大抗日武裝和根據地,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率領和指揮下,東渡黃河作戰。海風閣隨軍參加了東征戰役,完成了通訊聯絡任務,5月隨軍返回河西後,他被調到中央軍委通訊聯絡局的無線電台大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3萬餘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這時海風閣調任八路軍總部通訊科科長兼通訊營長、無線電台大隊長,負責整個八路軍總部的通訊聯絡工作。

1941年是華北敵後抗戰嚴重困難的一年。7月,岡村寧次接任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親自指揮“治安強化運動”,發動秋季大“掃蕩”,向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圍攻,企圖消滅八路軍領導機關,摧毀軍工設施。在八路軍開展的各次反.“掃蕩”鬥爭中,海風閣帶領同志努力工作,都能順利地完成通訊聯絡任務。

1942年5月,日寇華北方面軍調集2.5萬餘兵力,對太行山北部地區進行大“掃蕩”。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在南艾鋪遭敵合圍。時任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處第3科科長的海鳳閣帶領通信科和電台人員,奉命緊急轉移疏散。

光榮犧牲

1942年5月中旬,日軍重兵對太行根據地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數萬日軍在數十架敵機的配合下,採取“集中兵力輾轉掃蕩”的辦法,妄圖聚殲八路軍主力,攻擊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首腦機關。5月24日夜間,日偽軍已形成了對姚門口、青塔和偏城鎮的合圍圈。這時,一二九師主力跳出外線作戰;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等機關和部分掩護部隊共1萬多人,被敵包圍在偏城和遼縣交界的南艾鋪、十字嶺一線。25日拂曉,日偽軍從四面“鐵壁合圍”,集中猛烈炮火和六架飛機輪番轟擊,八路軍總部副謀長左權在十字嶺中彈犧牲。午夜,海風閣奉總部“立即出發”的命令,帶領通訊科全體人員突圍。5月26日受到敵人堵擊,他們的四周響起敵人的槍炮聲。為了澄清情況,海鳳閣派出警衛員前去偵察,其他人員安排在山內各個溝岔灌木叢中隱蔽起來。

5月27日,敵人慢慢縮小了包圍圈。在敵人的飛機轟炸、機槍掃射、大炮轟擊下,八路軍總部等機關被壓縮在一條又長又窄的土溝里,情況險惡,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當機立斷,決定分散突圍。海風閣所帶通訊科是一個突圍單位,敵人的炮彈不斷在隊伍前後左右爆炸,突圍的隊伍正要登上山頭,忽然傳來一聲怪叫,預示一顆炮彈即將落地爆炸。海風閣高呼一聲“臥倒”,可是隊伍後邊仍有幾個驚慌失措的人在亂炮。他一個箭步衝過去,拉住一個就往地下捺。隨著“轟隆”一聲巨響,炮彈在他倆身邊爆炸,海鳳閣當即被彈片擊中。同志們趕忙圍過來救護,只見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褲,腹部傷口露出了腸子。同志們噙著眼淚抬著他走,巨大的傷痛使他前額冒出豆大的汗珠。他緊咬牙關,左手使勁捂著肚子,右手慢慢從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子,注目望著大家吃力地說:“不要抬我……你們快、快撤……把這本子交給黨組織……;同志們,革命是要犧牲和流血的,這是光榮的……我不行了,你們應該堅決去完成黨交給的通訊任務……”。同志們接過小本一看,是個電報密碼本。這時他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時年33歲。

人物評價

海鳳閣犧牲後,《新華日報》華北版刊載了悼念海鳳閣的文章,讚揚他是“華北通信戰線上的舵手”。八路軍總部在麻田地區為他開了追悼大會,表彰了他的英雄事跡。華北版《新華日報》登載了紀念文章一一《悼華北通訊戰線上的舵手一一海風閣》,該篇文章對海風閣革命、戰鬥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評價。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把海風閣烈士的靈柩移葬於邯鄲烈士陵園,讓千萬民眾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通訊戰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