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測量

海道測量,是以保證航行安全為目的而對海洋水體和水下地形進行測量和調查的工作。有些國家還把它和江河湖泊的測量統稱為水道測量或航道測量。測量獲得的水區的各種資料,可用於編制航海圖等。

海道測量

海洋上的測量工作是由海道測量開始的,現在已逐步發展到海洋大地測量海底地形測量和許多海洋專題測量。然而,海道測量在所有海洋測量工作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內容 海道測量包括:控制測量、岸線地形測量、水深測量掃海測量、海洋底質探測、海洋水文觀測、助航標誌的測定以及海區資料的調查等。
控制測量 在國家等級的控制點(網)的基礎上,加密測定較低級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網)的工作。為水深測量、岸線地形測量及其他測量提供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基礎。尚未建立國家等級控制點(網)的地區或小面積的工程測量和港灣測量,亦可建立獨立控制網。
岸線地形測量 確定海岸線位置和海岸性質,沿海陸地地形,沿海陸地上的航行目標和其他要素,為編制航海圖提供沿海陸地資料。
水深測量 海道測量的一項主要工作。它為船舶航行提供航道深度,並確定航行障礙物的位置、深度和性質。
海洋底質探測 目的是識別水底表層結構,為航船提供選擇錨泊點的資料。在缺乏航行定位手段的區域,還可通過底質採樣判斷船舶概位。底質對其他航行作業以及潛艇選擇座底地點等都有重要意義。底質結構一般通過用機械采泥器(如柱狀採樣器)獲取底質樣品,或結合回聲測深儀、側掃聲吶和海底表層剖面儀的回波記錄,分析不同底質的平面和剖面分布而獲知。
掃海測量 用機械掃海具或側掃聲吶,在一定的海區內進行面的探測。掃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查明有礙船舶航行安全的水下孤立凸出物。定深掃海可以為航船提供航道的安全航行深度。
海洋水文觀測 主要包括潮位、海水溫度和鹽度的測定,為深度歸算和編制航海圖書提供資料。海道測量的水文觀測還要測定航道上、航門中的最大漲落潮流。
助航標誌測定 對導航台、燈塔、燈標、疊標、立標、浮標、羅經校正標、測速標和顯著的天然物標的位置和高度的測定,為船舶定位提供依據。
海區資料調查 對測區內同航行有關的地形、氣象、交通等要素的現時和歷史情況,作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整理。
類別 根據測區距海岸的遠近,水下地形的複雜狀況和製圖的要求,海道測量通常分港灣測量、沿岸測量、近海測量遠海測量4類。
港灣測量 港河、港灣錨地、進出港航道水域的海道測量。港灣水淺,水下地形複雜,進出航道和航門狹窄,一般需測制大比例尺圖。為了保證定位精度,通常採用光學經緯儀、海用微波測距儀或雷射測距儀(見電磁波測距)等定位。採用高精度回聲測深儀測探,並進行潮位觀測,將所測水深歸算至深度基準面。為了使測量船的實際航跡順直,間距均勻,往往要設立導標,引導測量船沿計畫測深線航行。
沿岸測量 目視定位儀器所能達到的,距岸約10海里水域內的海道測量。沿岸水域水下地形比較複雜,島嶼、礁石眾多,航道交錯,通常採用1:25000~1:50000比例尺測量。用高精度回聲測深儀測深,按實際潮位將所測水深歸算至深度基準面。測深點位置用前方交會法、後方交會法,以及高精度無線電定位儀器測定,並根據相鄰的實測船位連線修正航向,引導測量船沿計畫測深線航行。
近海測量 一般指距海岸 10~200海里水域內的海道測量。近海水域開闊,海底平坦,通常用1:100000~1:500000比例尺測量。這個海域內難以觀測到陸地上的目標,需採用精密無線電定位儀器定位。用回聲測深儀測深,所測深度應歸算至深度基準面。
遠海測量 距岸約 200海里以外水域的海道測量。遠海水域是十分開闊的深海,可用小於1:500000的比例尺測量。採用回聲測深儀測深,高精度無線電導航系統、組合導航系統和衛星導航設備等定位。遠海水深,潮差小,可把瞬時海面當作深度基準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