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莕菜

海豐莕菜

海豐莕菜(Nymphoides coronata (Dunn) Chun ined.)為龍膽科莕菜屬下的一個種,於1912年在中國廣東省被發現並命名。

基本信息

發現歷史

海豐莕菜海豐莕菜

水生植物LimnanthemumcoronatumDunn於1912年在中國廣東被發現並命名,此後100餘年再無報導,《中國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也無記載。2002年,《廣東植物志》依據殘缺的模式標本將其處理為疑似種——海豐莕菜(Nymphoidescoronata(Dunn)Chunined.)。 

2013年12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肖克炎在海南龍馬地區採集到一種莕菜屬未知植物。在水生植物適應性進化學科組王青鋒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周亞東等針對該材料開展了形態、解剖和分類研究,經與香港標本館保存的一份殘缺標本對比,這種水生植物正是被人們認為已“滅絕”了102年的海豐莕菜,並將結果正式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2015年3月,他們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對物種瀕危等級的劃分標準,確定它為中國特有的水生植物極度瀕危物種。

形態特徵

該植物葉全部浮於水上,花挺出水面,黃色,花冠5裂,邊緣有細絲。花柱有兩種形態,長花柱柱頭二裂,呈薄片狀或流蘇狀,短花柱柱頭指狀。果實球形,種子小,約20粒,橢圓形。

棲息生態

該植物在海南島龍馬地區的池塘或水溝沿岸濕生或者淺水浮葉生長,基壤為沙土,周邊為低矮丘陵或者沙丘,距離海岸約10公里,種群較大,在周邊濕地或池塘很容易找到。

意義

海豐莕菜海豐莕菜

海豐莕菜的重新發現和發表對於中國水生植物多樣性保護及世界莕菜屬植物的系統學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海豐莕菜花期長,葉片浮水,花挺出水面,黃色色彩鮮艷,可作為園林綠化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