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公

晉廢帝司馬奕,曾封為東海王。 冬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反,自稱成都王。 八月癸丑,桓溫擊袁瑾於壽陽,敗之。

人物介紹

晉廢帝司馬奕(342—386),字延齡。東晉的第七位皇帝,晉成帝司馬衍之子,晉哀帝司馬丕同母之弟,又稱海西公。司馬丕死後,司馬奕於興寧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為桓溫所廢。
司馬奕即位之時,桓溫掌握朝政,而且桓溫也有意廢掉司馬奕自即位為皇帝,但司馬奕本身並無過失可言,桓溫便指司馬奕陽痿不能人道,於371年廢司馬奕為東海王,之後在貶為海西公,遷居吳縣。
司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禍端,便枉塞聰明以苟且偷生。之後司馬奕便沉迷於酒色,於386年過世。

發展歷程

晉廢帝司馬奕,曾封為東海王。哀帝於公元365年2月病死,沒有兒子。褚太后司馬昱於同月丁酉日迎立他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和”。
司馬奕在位期間;桓溫驕橫跋扈,王室中又有司馬昱執掌朝政,他成了傀儡。
公元371年11月,桓溫尋找藉口逼褚太后下詔廢黜司馬奕,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逼司馬奕離宮。時值仲秋,天氣還比較暖,司馬奕穿著單衣步出西堂,乘牛車出神獸門,群臣哭著拜別。桓溫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東海王府,降封為海西公。
第二年,司馬奕被遷往吳縣西柴里居住,由吳國內史刁彝和御史顧允領兵監管。時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義,聲稱奉他的詔命,聚眾起事,反對朝廷。司馬奕知道這些情況後,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小心謹慎地度日,儘量避免嫌疑。公元372年11月的一天清晨,盧悚派弟子許龍秘密來到司馬奕居處,自稱奉太后密詔來迎司馬奕回京復辟。司馬奕聽了有些心動,想要答應。這時,他的家眷出來極力勸阻,他於是又拒絕出門,並斥退許龍。自此,更加明哲保身,整天在家飲酒消愁,安於屈辱,總算避免了殺身之禍。
公元386年10月甲申日,司馬奕病死於吳縣(今江蘇省吳縣)。司馬奕史稱廢帝,又稱海西公。

史書記載

《晉書·卷八·帝紀第八》:
廢帝諱奕,字延齡,哀帝之母弟也。鹹康八年封為東海王。永和八年拜散騎常侍,尋加鎮軍將軍;昇平四年拜車騎將軍。五年,改封琅邪王。隆和初,轉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興寧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無嗣。丁酉,皇太后詔曰:“帝遂不救厥疾,艱禍仍臻,遺緒泯然,哀慟切心。琅邪王奕,明德茂親,屬當儲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統。便速正大禮,以寧人神。”於是百官奉迎於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三月壬申,葬哀皇帝於安平陵。癸酉,散騎常侍、河間王欽薨。丙子,慕容?將慕容恪陷洛陽,寧朔將軍竺瑤奔於襄陽,冠軍長史、揚武將軍沈勁死之。夏六月戊子,使持節、都督益寧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撫卒。秋七月,匈奴左賢王衛辰、右賢王曹谷帥眾二萬侵苻堅杏城。己酉,改封會稽王昱為琅邪王。壬子,立皇后庾氏。封琅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冬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反,自稱成都王。十一月,帥眾人劍閣,攻涪,西夷校尉毌丘棄城而遁。乙卯,圍益州刺史周楚於成都,桓溫遣江夏相朱序救之。十二月戊戌,以會稽內史王彪之為尚書僕射。
太和元年春二月己丑,以涼州刺史張天錫為大將軍、都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西平郡公。丙申,以宣城內史桓秘為持節、監梁益二州征討諸軍事。三月辛亥,新蔡王邈薨。荊州刺史桓豁遣督護桓羆攻南鄭,魏興人畢欽舉兵以應羆。夏四月,旱。五月戊寅,皇后庾氏崩。朱序攻司馬勛於成都,眾潰,執勛,斬之。秋七月癸酉,葬孝皇后於敬平陵。九月甲午,曲赦梁、益二州。冬十月辛丑,苻堅將王猛、楊安攻南鄉,荊州刺史桓豁救之,師次新野而猛、安退。以會稽王昱為丞相。十二月,南陽人趙弘、趙憶等據宛城反,太守桓澹走保新野。慕容?將慕容厲陷魯郡、高平。
二年春正月,北中郎將庾希有罪,走入于海。夏四月,慕容?將慕容塵寇竟陵,太守羅崇擊破之。苻堅將王猛寇涼州,張天錫距之,猛師敗績。五月,右將軍桓豁擊趙憶,走之,進獲慕容?將趙槃,送於京師。秋九月,以會稽內史郗愔為都督徐兗青幽四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冬十月乙巳,彭城王玄薨。
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蝕之。癸亥,大赦。夏四月癸巳,雨雹,大風折木。秋八月壬寅,尚書令、衛將軍、藍田侯王述卒。
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馬桓溫帥眾伐慕容?。秋七月辛卯,將慕容垂帥眾距溫,溫擊敗之。九月戊寅,桓溫裨將鄧遐、朱序遇?將傅末波於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溫至枋頭。丙申,以糧運不繼,焚舟而歸。辛丑,慕容垂追敗溫後軍於襄邑。冬十月,大星西流,有聲如雷。己巳,溫收散卒,屯于山陽。豫州刺史袁真以壽陽叛。十一月辛丑,桓溫自山陽及會稽王昱會於塗中,將謀後舉。十二月,遂城廣陵而居之。
五年春正月己亥,袁真子雙之、愛之害梁國內史朱憲、汝南內史朱斌。二月癸酉,袁真死,陳郡太守朱輔立真子瑾嗣事,求救於慕容?。夏四月辛未,桓溫部將竺瑤破瑾於武丘。秋七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八月癸丑,桓溫擊袁瑾於壽陽,敗之。九月,苻堅將猛伐慕容?,陷其上黨。廣漢妖賊李弘與益州妖賊李金根聚眾反,弘自稱聖王,眾萬餘人,梓潼太守周虓討平之。冬十月,王猛大破慕容?將慕容評於潞川。十一月,猛克鄴,獲慕容?,盡有其地。
六年春正月,苻堅遣將王鑑來援袁瑾,將軍桓伊逆擊,大破之。丁亥,桓溫克壽陽,斬袁瑾。三月壬辰,監益寧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楚卒。夏四月戊午,大赦,賜窮獨米,人五斛。苻堅將苻雅伐仇池,仇池公楊纂降之。六月,京都及丹陽、晉陵、吳郡、吳興、臨海並大水。秋八月,以前寧州刺史周仕孫為假節、監益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冬十月壬子,高密王俊薨。十一月癸卯,桓溫自廣陵屯於白石。丁未,詣闕,因圖廢立,誣帝在籓夙有痿疾,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寢,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長欲封樹,時人惑之,溫因諷太后以伊霍之舉。己酉,集百官於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琅邪王奕親則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圖德之不建,乃至於斯。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醜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並大,便欲建樹儲籓。誣罔祖宗,頌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社稷大計,義不獲已。臨紙悲塞,如何可言。”於是百官入太極前殿,即日桓溫使散騎侍郎劉享收帝璽綬。帝著白帢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獸門。群臣拜辭,莫不覷欷。侍御史、殿中監將兵百人衛送東海第。
初,桓溫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時望。及枋頭之敗,威名頓挫,逐潛謀廢立,以長威權。然憚帝守道,恐招時議。以宮闡重悶,床笫易誣,乃言帝為閹,遂行廢辱。初,帝平生每以為慮,嘗召術人扈謙筮之,卦成,答曰:“晉室有盤石之固,陛下有出宮之象。”竟如其言。
鹹安二年正月,降封帝為海西縣公。四月,徙居吳縣,敕吳國內史刁彝防衛,又遣御史顧允監察之。十一月,妖賊盧悚遣弟子殿中監許龍晨到其門,稱太后密詔,奉迎興復。帝初欲從之,納保母諫而止。龍曰:“大事將捷,焉用兒女子言乎?”帝曰:“我得罪於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哉!且太后有詔,便應官屬來,何獨使汝也?汝必為亂。”因叱左右縛之,龍懼而走。帝知天命不可再,深慮橫禍,乃杜塞聰明,無思無慮,終日酣暢,耽於內寵,有子不育,庶保天年。時人憐之,為作歌焉。朝廷以帝安於屈辱,不復為虞。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薨於吳,時年四十五。
《魏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十四》:
丕死,弟弈立,號年曰太和。
桓溫率眾北討慕容暐,至金鄉,鑿鉅野三百餘里以通舟軍,自清水入河。慕容垂逆擊破之,獲其資仗。溫之北引也,先命西中郎將袁真及趙悅開石門,而袁真等停於梁宋,石門不通,糧竭。溫自枋頭回軍,垂以步騎數萬追及襄邑,大敗溫軍。
溫遂歸罪袁真,除名削爵,收節傳。真子雙之等殺梁國內史朱憲,真據壽陽以叛,真諸子兄弟阻兵自守,招誘陸城戍將陳郡太守朱輔數千人。遣參軍爨亮通慕容暐,又遣使西降苻堅。真病死,輔立其嫡子瑾為使持節、建威將軍、豫州刺史。瑾弟四五人皆領兵。暐令陳文報爨亮,且以觀變。桓溫遣督護竺瑤以軍沂淮伐瑾,瑤次於肥口,屢戰。慕容暐假瑾征南將軍、揚州刺史、宣城公,瑾弟泓等皆郡守、四品將軍,朱輔亦如之。溫乃伐瑾,瑾等拒戰,於是築長圍守之,城中震潰,遂平瑾。
初溫任兼將相,其不臣之心,形於音氣,曾臥對親僚,撫枕而起曰:“為爾寂寂將為文、景所笑。”眾莫敢對。後悉眾北討,冀成陵奪之勢。及枋頭奔敗,知民望之去己,既平瑾,問中書郎郗超曰:“足以雪枋頭之恥乎?”超曰:“此未厭有識之情也。公六十之年,敗於大舉,不建不世之勛,不足以鎮愜民望。”因說溫以廢立之事。溫既宿有此謀,深納超言。溫自廣陵將鏇鎮姑孰。至於白石,乃言其主弈少同閹人之疾,初在東海、琅邪國,親近嬖人相龍、朱靈寶等並侍臥內,而美人田氏、孟氏遂生三男。眾致疑惑,然莫能審其虛實。至是,將建儲立王,溫因之以定廢立之計。遂率百僚並還朝堂。溫率眾入,屯兵宮門,進坐殿庭,使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取奕璽綬。奕著白袷單衣,步下西堂,登犢車。君臣拜辭,皆殞涕。侍御史將百餘人,送出神虎門,入東海第。於是迎司馬昱而立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