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蝰

海蝰

海蝰終生棲于海中,尾扁似槳,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系神經毒類。

基本信息

簡單概述

性味歸經:苦,寒。肺、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一15克。

別 名:海蛇、黑尾海蛇(《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沿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捕獲,除去皮和內臟,取肉鮮用,或烘乾用。

拉丁名:海蝰 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物形態

(圖)海蝰海蝰

海蝰,全長約1m。短寬,與頸部區分不明顯。尾側扁。背面青灰色,有時可辨別出深色菱形斑紋(34-43)+(3-6)個。腹面灰白色或灰黃色。眼前鱗1,眼後鱗2,前顳鱗多為2,偶有1或3,後顳鱗2、3或4。上唇鱗7(3-1-3),偶有8,下唇鱗8或9,偶為10。體鱗多呈六邊形,鑲嵌排列,具棱或結節;頸部鱗列27-35行,體最粗部鱗列40-51行。腹鱗明顯,在體前段者較大,後段者較小;每鱗具2棱。雌性249-300,雄性239-279。

科屬介紹

本科蛇終生棲于海中,尾扁似槳,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系神經毒類。我國海域有16 種,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有如下幾種: 

青環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環紋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於遼寧、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平頦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於山東、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沿海。 

小頭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於山東、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