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七實彈攔截

海紅七實彈攔截

“海紅”7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近程低空點防禦飛彈,美國海軍作戰部評估,性能不亞於RIM-7“海麻雀”飛彈。“海紅”7發射初段採用紅外測角,將飛彈導入制導天線波束。中國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大部分配備了“海紅”7飛彈系統,與國產的自動艦炮系統配合,能夠在14千米範圍內構成嚴密的防空火力網。“海紅”7飛彈攔截低空目標的精度和性能非常好,超過了俄羅斯的“黃蜂”和“刀刃”系統,但是由於沒有採用垂直發射,以致051、051C、052A驅逐艦與053H3護衛艦上的火控系統通道不足,因此對付多方向和多目標能力稍有欠缺。中國海軍艦隊主要採取編隊防空作戰,單艦很少深入缺乏空中掩護的海域,因此這個欠缺可以通過多艦協同來彌補,而正在建造的新型護衛艦在對付多方向和多目標方面已經有很大改進。

新聞報導

中國官方電視新聞公開了海紅七(“海紅旗”七)實彈攔截錄像,中國公開錄像,顯示中國海軍開始走向成熟與自信,艦隊防空能力獲得大幅提升。央視突然公開了海紅七實彈攔截錄像,這樣的實彈攔截在,美國海軍測試均是用模擬靶彈。中國公開錄像,顯示中國海軍開始走向成熟與自信,艦隊防空能力獲得大幅提升。眾所周知,海軍艦隊防空是整個海軍作戰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中國海軍主力艦艇大都裝備海紅七艦空飛彈作為艦隊當家花旦。世界曾經看到,中國江衛I型護衛艦早期裝備海紅-61防空飛彈,由於體積龐大備彈數少,只裝備了四艘。後來江衛級則全部裝備海紅七,包括主力驅逐艦也是裝備海紅七飛彈。雖然換裝了技術水平較“海紅-61”先進一代的“海紅-7”型飛彈,中國海軍具備了初步的近程反導能力,但整體上仍屬於單艦點防空的範疇。

戰略性能

1978年改革的春風不僅吹暖中國經濟,同時吹響人民海軍全面現代化進軍的號角。在與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短暫蜜月期中,同海軍相關的裝備技術交流大受裨益。1985年底提出的“近海防禦”戰略思想成為指導海軍建設和海軍兵力運用的方略。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的轉變過程中,人民海軍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的軍種,近海作戰力量初具現代化規模,飛彈化、電子化、核能化、自動化遍地開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民海軍艦空飛彈家族迎來了第一次發展高潮。

相關介紹

“海紅”61和“海紅”7飛彈是中國海軍大型艦用近程防空飛彈,“海紅”61系統過於笨重正在逐漸被“海紅”7飛彈替代。“海紅”7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近程低空點防禦飛彈,美國海軍作戰部評估,性能不亞於RIM-7“海麻雀”飛彈。“海紅”7發射初段採用紅外測角,將飛彈導入制導天線波束。中國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大部分配備了“海紅”7飛彈系統,與國產的自動艦炮系統配合,能夠在14千米範圍內構成嚴密的防空火力網。“海紅”7飛彈攔截低空目標的精度和性能非常好,超過了俄羅斯的“黃蜂”和“刀刃”系統,但是由於沒有採用垂直發射,以致051、051C、052A驅逐艦與053H3護衛艦上的火控系統通道不足,因此對付多方向和多目標能力稍有欠缺。中國海軍艦隊主要採取編隊防空作戰,單艦很少深入缺乏空中掩護的海域,因此這個欠缺可以通過多艦協同來彌補,而正在建造的新型護衛艦在對付多方向和多目標方面已經有很大改進。

海紅-7地(艦)空飛彈的作戰射程達到13公里,作戰高度達到5-6000米。從上述性能指標可知,海紅-7主要是提高了攔截掠海飛行的艦艦飛彈的能力。有訊息稱,海紅-7的垂直發射系統的研製工作也進行很長時間,並且有效地解決了飛彈發射後的轉向、翻滾技術。

具體分析

當然,與垂直發射系統相比,“海紅”7的發射裝置最大的缺點在於不具備攔截後180度扇面的來襲目標,但是對於其能兼顧的180度範圍的來襲目標其攔截速度並不慢。“海紅”7的原型“海響尾蛇”曾經有將在掠海飛行高度只5米的目標成功攔截的紀錄,而我們的海麻雀的最新改進型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在新型飛彈未定型之前,“海紅”7還是中國海軍能夠選擇的性能最好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統。

中國在此之前從沒有公開過海紅七實彈攔截錄像。但從2003年開始,海紅七大量裝備解放軍陸軍部隊,如北京軍區防空旅,中國官方新聞稱海紅七攔截巡航飛彈百發百中,曾引起中國網民網上熱議百發百中的真實性。從海紅七的大量列裝顯示海紅七改良成功,獲得大幅技術突破,成為中國野戰防空和艦隊防空的主力。在錄像中顯示的是一枚掠海高速來襲飛彈,被海紅七準確命中後靠慣性依然滑行一段距離後才落海。此前官方軍刊曾公開一幅海紅七側向攔截飛彈的照片,顯示中國海軍對海紅七的攔截能力相當自信,不僅可以迎頭攔截,而且可以側向攔截,不僅可以遠距攔截,而且可以在極短的距離內發射飛彈精確攔截。

中國海軍確實具備了初步的近程反導能力,雖然海紅七尚不能有效抵抗海上飽和攻擊,但中國海軍依靠其最新的數據鏈系統可以利用整個艦隊進行抗海上飽和攻擊,在已知的中低烈度海上衝突中,顯示中國海軍有自信攔截任何來襲飛彈。至於054A 和052C的垂髮艦空飛彈,則使中國海軍可以應對任何高烈度大規模的海上飽和攻擊。海紅九使中國海軍擁有海上區域防空和反導能力。

現實意義

中國戰略觀念由原來的暗劍開始走向正面亮劍表明中國軍事國防建設取得的重大的進展;中國的戰略思想開始走向世界,決戰千里之外。開始用實在威懾來避免戰爭。實力證明一切,實力決定一切;中國的國防建設思路也由原來的韜光養晦走向光明正大的強兵之路,不再受到什麼中國威脅論的重大影響,走自己應走的路,做自己應做的事;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能力,有決心保衛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切實有實力反對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總而言之,隨中國經濟發展,和平環境的保證,改革開放成果的保護,對外能源 等依賴度的提升,國際事務的責任的增加,國際地位的提高。軍事的保證成為了必然的要求,軍事透明度,軍事實在威懾力發揮成為發展的要求。

國外評價

美國科學家聯盟和英國《簡氏飛彈和火箭年鑑》介紹,“海紅旗”-7技術最早源自法國湯姆遜CSF的拳頭產品——“響尾蛇”(Crotale)面空飛彈,在性能上屬於較先進的一種近程艦空飛彈,除具有較強的防空能力外,對反艦飛彈也具有較強的攔截能力。後者的引進和消化,使國產近程飛彈系統告別了“紅旗”-61大而重的舊弊,從理念上和技術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引進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使得“紅旗”-7飛彈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超過了原系統;最大速度2.3馬赫,射高15-5500米,最小射程500米,對掠海飛彈的射程為8.5公里,對飛機射程14公里,系統反應時間6-10秒,殺傷機率約為70%。其傑出的近程反導能力在世界同類艦空飛彈中也遙遙領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