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綜合管理的經濟學基礎研究

?內容簡介

《海洋綜合管理的經濟學基礎研究》是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一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基礎研究——兼論我國海洋行政管理體制創新”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基於國內外海洋管理理論研究及實踐,結合我國的海洋資源特點、海洋生態系統管理的理念和海洋管理髮展狀況,在對其他國家海洋管理體制的比較分析之後,立足於生態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當前已有的基本框架體系,以產權經濟學理論為前提與基礎,運用循環經濟學、產業模組化經濟理論、戰略產業論及體制競爭力理論最新研究成果,探索適合我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期建立科學系統的綜合管理體制的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海洋綜合管理各管理活動和環節的關係,將價值鏈思想運用其中,構建綜合、統一、協調、高效的海洋綜合管理系統。最後在引入價值鏈思想和體制競爭力的概念的基礎上,給出海洋綜合管理體制的新型模式,以期填補海洋綜合管理理論領域研究的不足。作者不揣淺陋,貿然與同行切磋,旨在拋磚引玉,更希望通過研討,收到以下成效:能夠為我國海洋綜合管理體制的建構提供經濟學和管理學上的理論依據;為比較和借鑑國外海洋管理先進經驗、分析我國現行海洋管理體制不足提供參考;為實現我國由傳統計畫經濟體制下單一的海洋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市場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綜合管理模式的轉變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為我國海洋綜合管理體制的創新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參考。

目錄

第一章海洋資源管理
第一節海洋資源的分類及屬性
一、海洋資源的分類
二、海洋資源的屬性
第二節我國海洋資源狀況和國家海洋利益
一、我國擁有廣闊的海域及資源
二、管轄海域之外的國家利益
第三節海洋資源的價值
一、海洋資源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海洋資源的經濟價值
第四節海洋資源管理
一、加強海洋資源管理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二、海洋資源管理的趨勢
第五節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意義
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第二章海洋生態系統管理
第一節海洋生態系統及其特徵
一、海洋生態系統的概念
二、海洋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特徵
第二節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與價值
一、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
二、海洋生態系統的價值與實現
第三節海洋生態系統管理
一、生態系統管理的內容
二、海洋生態系統管理的方法
第四節海洋生態系統管理與海洋綜合管理
一、將海洋生態系統管理納入海洋綜合管理
二、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第三章海洋綜合管理
第一節海洋綜合管理的內涵
一、海洋綜合管理的提出
二、海洋綜合管理的涵義
第二節海洋綜合管理的特點和原則
一、海洋綜合管理的特點
二、海洋綜合管理與海洋行業管理
三、海洋綜合管理的主要原則
第三節實施海洋綜合管理的必要性
一、實施海洋綜合管理有助於維護海洋的統一性
二、實施海洋綜合管理將有助於解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矛盾衝突
三、實施海洋綜合管理將有助於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
第四節海洋綜合管理的任務和手段
一、海洋綜合管理的基本任務
二、海洋綜合管理的手段
第五節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綜合管理的新任務
一、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綜合管理的新內涵
二、全球化背景下強化海洋綜合管理的戰略意義
第四章國際海洋管理體制現狀及發展趨勢
第一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意義
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世界海洋管理的意義
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國際海洋管理的發展變化
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我國海洋管理的影響和挑戰
第二節韓國的海洋管理
第五章當前我國海洋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海洋綜合管理的理論依據及理論體系架構
第七章海洋綜合管理中價值鏈活動探究
第八章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創新策略取向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的重要調節器,也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五洲的通道。孫中山先生說:“自世界大勢變遷,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與大陸相比,海洋可以給人類提供更多、更稀缺的資源;海洋是對外進行交流、把世界聯為一體的最廣闊通道;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二空間。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世界列強的崛起、中華古文明的式微,都充分證明了這樣一個結論:親近海洋的民族必然強盛,疏遠海洋的民族必然衰敗!
當以陸地為主要活動舞台的人類進入20世紀中葉以後,日益為陸地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問題所困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沿海各國普遍加快了對海洋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和管理,科學合理的海洋綜合管理工作已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沿海國家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21世紀正逐漸成為海洋世紀。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國家之一,可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海洋經濟總產值從1978年的68億元發展到2006年超過18408億元,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我國GDP的增長速度,海洋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然而,隨著開發海洋與利用海洋活動的增多,海洋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壓力也日益加大。因此海洋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海洋 環境、資源、經濟大發展所首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建立高效的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已迫在眉睫。

後記

世界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促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海洋是一個富饒而遠未充分開發和利用的寶庫。海洋賦存的油氣、礦物、生物、能源和空間等資源是替補陸地資源日益枯竭的唯一後備。人類要維持自身的生存、繁衍和發展,在現實條件下,只能充分利用和保護地球上僅有的這塊疆域。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二空間。保持海洋與人類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足全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海洋發展戰略足對新世紀海洋工作的宏圖展望,海洋綜合管理則是實現這一日標的必需手段。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事業的發展,重視海洋管理工作。在200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就曾強調指出:“在做好陸地規劃的同時,要加強海洋意識,做好海洋規劃,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海洋經濟發展。”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的開發戰略地位空前提高,海洋綜合管理已成為世界海洋管理的大趨勢,因此建立我國高效的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已是當務之急。雖然在行政管理的具體政策實施上已經取得成效,但是,海洋綜合管理理論的框架體系至今仍是海洋管理理論領域中的爭論焦點。從海洋綜合管理的基本形式、管理範圍、管理原則,到海洋綜合管理體制的制度安排、權責劃分、機構設定等等,許多方面和內容已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在本書中,作者試圖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的前沿理論和方法來探討海洋綜合管理新體制的建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海洋持續性管理的客觀規律,以建立科學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的理論體系,為我國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創新提供理論支持。由於作者本身水平的局限,所提觀點和內容不盡完善,加之參考資料較少,在書中難免有諸多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不吝賜教,予以批評指正。

文摘

第一章海洋資源管理
第二節我國海洋資源狀況和國家海洋利益
一、我國擁有廣闊的海域及資源
我國既是一個大陸國家,又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的內海——渤海有7.7萬平方千米里,黃海、東海和南海的自然地理區域內的海域面積達465萬平方千米(黃海:38萬平方千米;東海:77萬平方千米;南海:350萬平方千米),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及我國政府的主張,可劃歸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其資源價值、環境價值和空間價值不言而喻。
我國海疆北起鴨綠江口,南至曾母暗沙,東起釣魚諸島,西至北崙河口。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島嶼岸線14000多千米,有灘涂面積21000平方千米,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沿海島嶼6961個。按12海里領海寬度計算,我國的內海和領海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自然海域地跨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大陸地形自西北向南傾斜,人海河流1800多條,長度在100千米以上的有60多條,攜帶大量泥沙人海;每年增長灘地40萬~50萬畝。沿海20米以內淺海海域15.7萬平方千米,為開發港灣旅遊、海港運輸、海洋漁業、海水農業經濟奠定了基礎。
我國遼闊的海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洋資源,主要有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濱海旅遊資源等。
(一)海洋生物資源
我國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漁場面積達280萬平方千米,漁業資源比較豐富,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鑑定20278種,占世界海洋生物總數的25%以上。我國海域有浮游藻類1500多種,固著藻類320多種,海洋動物125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9000多種,脊椎動物3200種,脊椎動物中以魚類為主,具有捕撈價值的海洋動物魚類2500餘種,頭足類84種,對蝦類90種,蟹類685種;漁場70多個,漁場面積281萬平方千米,近海可捕量占世界的5%,是世界上第三漁業大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