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謠

大海的水。 大海的水。 大海的水。

洛爾迦的詩歌

詩歌原文


在遠方現出笑容
浪花的牙,
藍天的唇。
“你賣什麼,不安的姑娘,
露出你的乳房?”
“先生,我賣的是
海水。”
“勤黑的少年.你的血里
摻進了什麼,那么激盪?”
“先生,摻進的是
海水。”
“老媽媽,哪兒來的
這么多鹹的淚?”
“先生,我哭出的是
海水。”
“心靈啊,哪兒產生的
這么濃的苦味?”
“啊!無比苦澀的是
海水。”

在遠方現出笑容。
浪花的牙,
藍天的唇。

作者簡介

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Federico Garcia Lorca,1898—1936),二十世紀西班牙著名詩人,生於安達盧西亞地區格拉納達,青年時代開始寫詩,1915年進入格拉納達大學攻讀法律,但不久即改學文學、繪畫學和音樂,成為早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1919年在馬德里大學求學時,他在“大學生公寓”結識了不少詩人和藝術家,包括紀廉、阿爾維蒂、達利等人,此時他的詩已經蜚聲於整個西班牙文壇。他常常在“大學生公寓”和馬德里各地即興朗誦他的詩歌,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常常尚未付印就已傳誦四方。1929年,他赴美國和古巴訪問,這次旅行給他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他參加組織馬德里知識分子反法西斯聯盟。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洛爾迦從首都返回格拉納達,同年8月19至20日深夜,他慘遭國家主義者槍殺。
洛爾迦的詩集主要有《詩集》(1921)、《深歌集》(1921)、《最初的歌集》(1922)、《歌集》(1921-1924)、《吉普賽人謠曲集》(1924-1927)、《詩人在紐約》(1929-1930)、《獻給伊格納喬·桑切斯·梅希亞斯的哀歌》(1935)、《塔馬里特波斯詩集》(1936)、《十四行詩》(1936)等多卷。洛爾迦的詩歌作品生動描繪了安達盧西亞的城市、風景、吉普賽人、農民、憲警、聖徒以及古老的行為準則,其形式多樣,詞句形象,想像豐富,民間色彩濃郁,易於吟唱。他的作品主題廣泛,包括愛情和淫慾、死亡、母性、對下層人物的友愛,特別是殘酷、暴力以及習俗導致的悲劇等等,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洛爾卡的詩歌

詩歌原文

在遠方,
大海笑盈盈。
浪是牙齒,
天是嘴唇。
不安的少女,你賣的什麼,
要把你的乳房聳起?
——先生,我賣的是
大海的水。
烏黑的少年,你帶的什麼,
和你的血混在一起?
——先生,我帶的是
大海的水。
這些鹹的眼淚,
媽啊,是從哪兒來的?
——先生,我哭出的是
大海的水。
心兒啊,這苦味兒
是從哪裡來的?
——比這苦得多呢,
大海的水。
在遠方,
大海笑盈盈。
浪是牙齒,
天是嘴唇。

詩歌賞析

古往今來,吟唱大海的詩篇何止萬千,然而,同樣的大海,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筆下,又是多么的不同啊!
加西亞,洛爾卡作為一個人民詩人,時刻關心的是人民的憂樂與好惡;因而,當他凝望著動盪不安的海水的時候,在大海表面的“盈盈”笑臉里,看到了社會邪惡的“牙齒”和隨時可能將人吞噬的“嘴唇”。詩人在這首詩里,將大海作為社會的象徵,並且正是通過對“海水”這面鏡子所映現的幻影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現了人民的苦難和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的同情。
這種思想是通過對海邊生活的三個人物的刻畫來體現的。第一個是賣春的少女,她把“乳房高高聳起”,明明在出賣自己的肉體,然而她回答:“我賣的是大海的水”,以海水的不可估量,形象地暗示了少女們在生活的逼迫之下,所付出的無盡的酸辛和深重的苦難。
接下來,詩作又以“烏黑的少年”的“血”與“大海的水”的相混合,比喻祖國的少年們小小年紀所經歷的苦難,已如茫茫海水般深廣;再以鹹的海水,比喻母親哭出的“鹹的眼淚”,以苦澀的海水比喻人民“苦味兒”的心兒;從而通過豐富的意象的創造,生動地表現了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裡,人民民眾所遭受的深重的苦難與不幸。在詩中“大海的水”反覆出現,它是少女所賣的、少年所帶的、母親所哭出的對象。這樣,既把大海同海邊的人民巧妙: 地連為一體,使首尾出現的露著牙齒的大海成了吞噬苦難人民的罪惡象徵,同時,大海的苦澀、無盡也成了人民苦難的象徵,具有無限深廣的含義。
詩的首尾兩節,詞句完全相同。這種復唱式的詩節,在迴環中造成了種音樂的旋律感,不僅把中間若即若離的幾個詩節黏合在一起,使全篇顯得單純而完整,而且也使詩的感情得到加強,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作者簡介

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卡( Federico Garcia Lorca,1898-1936),西班牙現代詩人。生於格拉納達,自幼喜愛安達露西亞的民歌和民間戲劇。先後在格拉納達和德里兩所大學學習,同時學習音樂和戲劇。求學期間,經常到安達露西亞和卡斯蒂利亞各地旅行,並開始寫作,與文藝界人士交往。1920年,他的第一個劇本上演。1922年,他參加主辦格拉納達的詩歌節,開始寫作《深歌》(1931)和《吉卜賽謠曲集》(1928)。1929年去美國旅行,寫成《詩人在紐約》(1940),詩歌風格開始從對民歌、民謠的模擬,深入到表現深刻的社會內容。30年代,他組成“茅屋”劇團,到西班牙各地巡迴演出。1934年,寫成著名的《桑托斯·梅希亞輓歌》。1935年,他與鎢利詩人聶魯達一起創辦《綠馬》詩刊。1936年內戰爆發時,他回到格拉納達,於8月16日被占領該城的長槍黨徒秘密槍殺。他的詩,是以民間詩歌為創作源泉來反映社會現實的最佳典範,不僅對後輩西班牙詩人有深刻影響,也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西班牙語詩歌。他的《作品全集》於1954年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