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科

海桐科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m;樹冠球形。乾灰褐色,枝條近輪生,嫩枝綠色。單葉互生,有時在枝頂簇生,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邊緣反卷,厚革質,表面濃綠有光澤。

基本信息

簡介

科中文名:海桐花科
科拼音名:haitonghuake
科拉丁名:Pittosporaceae

描 述

Pittosporaceae 海桐花科,雙子葉植物,9屬,約200種,廣布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產大洋洲,我國有1屬,約34種。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本;單葉互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罕單性或雜性,輻射對稱,腋生或頂生,單生或組成傘房花序或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罕簇生;萼片、花瓣和雄蕊5枚,花瓣常有爪,爪有時多少合生;子房上位,1室,有時分成完全或不完全的2-5室,側膜胎座或中軸胎座,胚珠多數,倒生;果為漿果或蒴果;種子通常多數,藏於有粘質的果肉內,罕具翅。
中國植物志:35(2):1

所有屬

Pittosporum....海桐花屬
海桐 [海桐科] [海桐屬]
別 名:海桐花、山礬 拉丁名:Pittosporum tobira

產地分布

產我國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朝鮮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園習見栽培觀賞。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小喬木,高2~6m;樹冠球形。乾灰褐色,枝條近輪生,嫩枝綠色。單葉互生,有時在枝頂簇生,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邊緣反卷,厚革質,表面濃綠有光澤。5月開花,花小,花白色或淡黃色,有芳香,成頂生傘形花序。10月果熟,蒴果卵球形,木質,有毛,有稜角,成熟時三瓣裂,露出鮮紅色種子。

生長習性

為中性樹種,在陽光下及半陰處均能良好生長。適應性強,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的抗旱、抗寒力,抗海潮風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能力較強,喜溫暖、濕潤環境。耐鹽鹼,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修剪,萌芽力強。

園林用途

海桐枝葉茂密,下枝覆地;四季碧綠,葉色光亮,自然生長呈圓球形,葉色濃綠而有光澤,經東不凋;初夏花朵清麗芳香,入秋果熟開裂時露出紅色種子,也頗美觀,是南方城市及庭園習見之綠化觀賞樹種。通常用作房屋基礎種植及綠籬材料,可孤植或叢植於草坪邊緣或路旁、河邊,也可群植組成色塊。為海岸防潮林、防風林及廠礦區綠化樹種,並宜作城市隔噪聲和防火林帶之下木。華北多行盆栽觀賞,低溫溫室越冬。

繁殖培育

可用播種法繁殖,扦插也易成活。10~11月採收開裂蒴果,因種子外有粘汁,要用草木灰拌搓脫粒,隨即播種,或洗淨後陰乾沙藏,至翌年2~3月播種。一般採用條1年生苗高約15cm,冬季要撒亂草防寒;2年生苗高30cm以上,要4~5年生方可出圃定植。若要培養成海桐球,應自小去其頂,並注意整形。移植一般在春季3月間進行,也可在秋季10月前後進行,均需帶土球。海桐栽培容易,不需要特別管理。惟易遭蚧殼蟲危害,要注意及早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