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實驗室

海底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顏開表示,我國未來將建可容納幾十個人一起工作生活的海底實驗室。深海空間站計畫已經列入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而且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全面啟動。

基本信息

簡介

海底實驗室海底實驗室
建立深海空間站的難度並不亞於建立太空空間站。深海空間站應該攜帶多種作業工具,比如小型載人潛水器,科學家可以藉助它們抵達更深的海底,完成研究任務後再乘潛水器返回。科學家可以在其中培育和研究深海生物,發現深海礦產、油氣資源,甚至尋找可以治病救人的深海生物基因用於製藥。

技術難題

建設深海空間站還面臨著一些技術問題。“1000米深的海底壓強是大氣壓強的100倍,這就相當於一個指甲蓋就承受了100多公斤重的壓力。”顏開說,這意味著,深海空間站如果要下潛到1000米以深的深度,將需要尺度大、質量輕、耐壓強度高的特殊材料,這些材料的加工製造工藝也很有難度。此外,還要解決深海通訊導航、空間站精確操作控制等難題。

由於在海底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海底空間站使用什麼能源就是個問題。顏開構想,可以採用燃料電池或者核動力,甚至未來也有可能在海底發現新的取之不盡的能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