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是創辦於1977年的政史系,1980年改名為政教系。學院現主要有5個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學系、社會工作系、公共管理系、社會科學系。2010年更名為法政學院。

學院標誌

學院標誌學院標誌

學院簡介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77年的政史系,1980年改名為政教系。1996年增設法學專業,改名為政法系。1999年政法系與社科部合併,建立法政經濟學院。2006年經學科、專業調整,更名為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2010年更名為法政學院。
學院現有5個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學系、社會工作系、公共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和3個辦公室: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教務辦公室;2個省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A類)、社會學(B類),1個校級重點學科:公共管理; 7個校級研究機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A類)、社會學(B類)2個省級重點學科,公共管理1個校級重點學科。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4個本科專業,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和社會工作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全日制本科生895人。現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理論與套用、行政管理、民商法學等2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碩士(MPA)、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點和學科教學(思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方向,研究生(含專業學位研究生)600餘人。另有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婦女發展研究中心等9個校級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教職工8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3名,博士(含在讀)37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教學名師3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3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博士生導師6人。聘請鄭杭生為雙聘教授,李景源、趙劍英、楊海蛟、谷迎春、應松年、金彭年等為客座教授,王金玲等一批知名學者和實務工作者為兼職教師。
學院建有社會工作實驗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學實驗室、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教學基礎設施,學院圖書資料室藏書達3萬餘冊,期刊300餘種。
近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50餘項,省部級獎20餘項。曾先後獲得“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助殘先進集體”、“浙江省先進青年志願者服務站”、“浙江省學習雷鋒、志願服務標兵集體”等榮譽稱號,學院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隊多次被團中央、團省委評為“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政教981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級”,吳萍同學於2003年榮獲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05年屠佳同學獲第八屆浙江省“十佳傑出青年”稱號。學生在公務員考試錄用率、考研上線率、錄取率、學位授予率等各項指標一直穩居全校前列。多名學生考取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民建等中直機關公務員。
我院一直遵循“發揮師範優勢,培養特色人才,以特色人才群體為中心帶動全院同學”的培養模式,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院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良好學風。在浙江師範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法政學院全體師生正以昂揚鬥志、滿腔熱情為創造新的輝煌而努力奮鬥。

專業介紹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師範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國家級特色專業(省內高校同類專業唯一)。
培養特色:強調培養學生寬口徑、厚基礎、滲透性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創新的教學理念和嫻熟的師範技能;重視學生理性思維、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和實踐能力的培育;鼓勵學生“參與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就業前景:中學政治教師的搖籃 黨政管理幹部的培養基地
培養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與管理的專門人才,以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畢業生社會面向多元,社會適應能力強。近年來一次性就業率近100%,其中很多畢業生已成為學術界、教育界、政界等的傑出代表。

法學專業

非師範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省重點建設專業。
培養特色:該專業是我省高校中開設較早的法學專業之一。始終堅持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相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探索法學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注重模擬法庭和法學診所等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法學理論思維和法律職業能力的雙向培養,在民商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學科上形成了鮮明特色。
就業前景:多元化選擇 多渠道就業
主要培養能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法律服務機構和院校從事法律工作的專門人才;也為培養更高一級優秀法學專業人才輸送合格生源。該專業學生考上公務員的人數歷年穩居全校前列。
社會工作專業:非師範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省內高校同類專業唯一)。
培養特色:我省高校唯一第一批招生的社會工作專業。建有省內功能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專業模擬實驗室。課程設定充分體現專業化、實務性和套用實踐特色,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形成了“模擬教學+基地實訓+社會服務”的實踐教學模式。
就業前景: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期間,民政系統將培養和聘用各類專業社會工作人才超過10萬名,專業社工人才就業前景廣闊。

行政管理專業

非師範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特色:培養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能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的複合型行政管理專門人才。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為目標,從理論範式教學抓起,突出本土地方經驗和現代行政技能,積極倡導學以致用。
就業前景:管理專業化助推行政管理人才充分就業
隨著我國政府體制改革的推進,社會對公共管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專業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將為本專業人才提供更為充足的就業機會。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重點學科

社會學(省重點學科B類)

浙江師範大學社會學碩士點建於2001年,2002年開始招生。以“社會工作”本科專業為依託,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社會學、女性社會學、農村問題、社會發展問題等,2009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盧福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負責人有楊建華教授(浙江省社科院)、王金鈴教授(浙江省社科院)、周紹斌教授、張兆曙副教授、李偉梁副教授等人。近年來,已培養社會學專業的碩士生近30人,現在校碩士研究生20餘人。現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碩士10人。設有省內最先進的社會工作專業實驗室:個案工作實驗室、小組工作實驗室和電話訪談室。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省重點學科A類)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主體學科,2002年學科被確認為省重點扶持學科,2004年被確認為省重點學科A類,2008年被列為博士點立項建設支撐學科。現任學科帶頭人鄭祥福教授。
本學科設四個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文化發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農村政治社會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理論與實踐。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研究隊伍,現有研究人員16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有“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本學科擁有2個碩士點,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0多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