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官書局

浙江官書局是中國清朝時的一個政府機構,成立於1864年。

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迎合清廷要員曾國藩創設官書局之動議,浙江省布政使楊昌浚、按察使王凱泰,呈請浙江巡撫馬新貽批准,在杭州小營巷報恩寺設立了浙江官書局。浙江官書局創立時間,魏隱儒《中國古籍印刷史》謂1864年,《杭州府志》則為1867年。另還有1865年之說。其首刻《欽定七經》和《御纂通鑑輯覽》等書,於同治六年(1867年)印成銷售。光緒年間,隨著印刷業務量的增長而遷址杭州正中巷三忠祠。宣統元年(1909年),浙江巡撫增韞予以擴充,並設立浙江圖書館,附設官書局,遂又更名為"官書印刷所"。
浙江官書局因有杭州著名藏書家丁丙、丁申兄弟的"八千卷樓善本書室"所提供的方便和支持,刻書底本選用精良。加之,選任校勘譚獻、黃以周、張大昌、張顏、王治壽等,皆當時著名經史、詞章學家,致使所刊書籍,校勘精當,極少錯訛。質量甚至超過"殿本"。為照顧到當時貧寒學子的購買力及其購書需求,該書局還於刻版時將原本版式縮小,以增加版面上的行數和字數,降低刻印成本和售價。所刻《聚珍版叢書》,更有較為別致的"巾箱本"面世。
浙江官書局刻書,校勘精良,錯訛極少,字型秀麗。其質量在全國各官書局中堪稱首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