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堂

三官堂

三官堂的來歷頗不凡,它原為一道觀,專門供奉天、地、水府的原君。但周圍的環境跟這名字很不相稱,即便是周邊的街道也是,就說順江路吧,在河的旁邊有一排樹,樹上釘著釘子,掛著衣服、圍巾什麼的,站遠了瞧,花花綠綠,煞是好看。

基本信息

三官堂的來歷

道教三官神廟

三官堂(san guan tang) 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廟。《儒林外史》第五十回:“那馬快頭領著鳳四老爹一直到三官堂,會著浙江的人。”

家神

川西民俗,農村在堂屋門口左邊牆上貼三官堂,一般 為20cm×30cm紅紙上書寫,最上面寫:三官堂(三元堂)。兩邊是一副對聯:早晚一爐香,晨昏三叩首。中間寫:天地水府三官(品元)大帝之香位。靠中間一幅小字:風雲雷雨,日月星辰。

三官堂(紅軍堂)

三官堂(紅軍堂)位於廣西桂林興安縣北30里的界首鎮街北頭,分前後兩廳,中有天井,面寬約13米,井深10.3米,建築總面積約133.9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建於1912年。三官堂座西面東,門前臨湘江,距離界首渡口不到100米,起初因為供奉著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推開三官堂的大門就能看到門前靜靜流淌的湘江。附近是界首渡口,當年紅軍兩個中央縱隊就是從這裡通過浮橋渡過湘江的。“三官堂”是當年紅三軍團司令彭德懷指揮紅軍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指揮所舊址,又是紅軍在門前架設浮橋渡河的主道。當地人為表示對紅軍的懷念,把其改名為“紅軍堂”。1981年8月25日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三四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和中央一、二縱隊,總計八萬六千人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11月25日,紅軍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的長征隊伍進入了廣西。為了在湘江沿岸的界首、大坪、屏山渡等處渡江,從而繼續向西挺進。一軍團前鋒於11月27日占領了從界首至屏山渡的共30公里湘江沿岸的各渡河點。同日三軍團前鋒第四師占領了界首以南的光華鋪。28日紅軍工兵部隊又在界首架設了三道浮橋。紅軍渡江的準備工作就緒,28日中央一、二縱隊和三軍團均由此渡江,其中包括有當時的紅軍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界首三官堂就是當時紅軍的臨時指揮部,朱德朱總司令就在此指揮紅軍渡過了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道防線。處在生死存亡關頭的紅軍,又一次挫敗國民黨妄圖剿滅共產黨陰謀,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三官堂可以說作了極為重要的見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

越劇劇目:三官堂

男班藝人根據落地唱書曲目改編。寫宋代陳世美別妻秦香蓮入京赴試,得中狀元後,被招為駙馬,拋棄妻兒。香蓮扶老攜幼,千里尋夫,陳世美不僅拒認,還密遣家將韓琪追殺之。韓追至三官堂,香蓮哭告實情,韓仗義自刎而死。入夜,香蓮夢見三官菩薩授以武藝。數年後,母與子女三人平西夏有功,秦被封為都督,親審陳世美,欲將其斬首。國太說情,並收秦為干女兒,與陳世美夫妻團圓,公主為二夫人。結局與京劇不同,以後經不斷修改而成《秦香蓮》。越劇男班時期已搬上舞台,女子越劇初期,趙瑞花、姚水娟扮演的秦香蓮影響較大。劇本於20世紀40年代初由上海益民書局出版。

成都地名:三官堂

概況

“三官堂”,在成都為一地名,現屬於成都市錦江區龍舟路街道辦事處管轄。現在,該區域附近有成都市公交集團公交成仁中心站、錦江區婦幼保健院。錦江區人民政府龍舟路街道辦事處駐地也在該片區附近。“三官堂”在成都人的印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官堂的羊肉湯鍋。

昨日三官堂

成都的地名,大多有來歷,三官堂也不例外。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在自己的書《成都街巷志》里有所提及。
現在三官堂羊肉店的地方,以前只是府河邊的一塊稻田,後來因為有了三官堂廟,小道因此得名三官堂。三官堂廟是一處道教廟宇,也稱三元宮,名氣不大,解放後便拆除了,“現在的田家炳中學,就是以前的廟宇所在地。”
三官堂街上,有一座碉樓,高約5米,均用大塊青磚砌成,鮮有人知其來歷。這裡以前是四川兵工廠,也就是後來的南光機械廠,主要生產製造步槍,工廠四周修起了碉樓,如今只剩這一座。而在旁邊,也就是如今三官堂羊肉店的周邊,以前是成都紡織廠。上世紀50年代川棉廠之前,這是成都最大的紡織廠。

今日三官堂

1989年,簡陽人楊大明帶著家人在三官堂開了第一家羊肉湯店。說是店鋪,其實就是搭起來的棚棚。後來,羊肉湯生意不錯,吸引了更多簡陽人來開店。1998年,肖衍輪在楊氏店邊的“肖仙仙羊肉湯鍋店”開張,冬日旺季,路窄人多,桌子直接擺到了大街中間。隨後,“肖神仙”、“肖大仙”、“肖八仙”,一家又一家羊肉店開了起來,鼎盛時達到9家,整條街道羊肉飄香。只要天一冷,去三官堂吃羊肉湯已經成為許多成都人的習慣。“特別是近兩三年,加上媒體的宣傳,三官堂的羊肉湯是遠近馳名。

明日三官堂

按照規劃,三官堂這一片以後將成為景觀綠地。三官堂的羊肉湯館幾乎全是低矮舊房,隨著城市的發展,需要對這些棚戶進行舊城改造。同時,這些羊肉湯店大多只有臨時經營證件,而且有些已經過期,手續不全,加上每到冬天,店主占道出攤、亂停亂放,嚴重影響交通。因此,龍舟路街道辦事處已於2010年冬至過後,關閉三官堂的羊肉湯店,三官堂羊肉已成為成都人的歷史。

三官堂街

三官堂街位於成都市錦江區龍舟路街道辦事處。起於順江路與龍舟路的交匯路口,止於二環路東五段。三官堂街全長約為850米,現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主要幹道。

三官堂變遷

在我剛到成都那陣兒,無論走到哪兒,都是有些破舊,房子是,街道也是,卻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家常、細碎,甚至於有些單調。那時,我住在郭家橋一個工廠的舊宿舍里,距離三官堂近,雖然每次都要從河心村經過,繞一大圈才到。印象深刻的是,三官堂一帶還都是低矮的房屋,簡直是跟趕場的集鎮相差無幾,特別是那些房子都是做小生意的,看上去雜亂得很,即便是走進一家鋪面,也要側身才能進去,幾乎無迴旋的餘地。不過,因為這裡的東西很相因,就常常跑去,每次都揀寶似的回來。
三官堂的來歷頗不凡,它原為一道觀,專門供奉天、地、水府的原君。但周圍的環境跟這名字很不相稱,即便是周邊的街道也是,就說順江路吧,在河的旁邊有一排樹,樹上釘著釘子,掛著衣服、圍巾什麼的,站遠了瞧,花花綠綠,煞是好看。走近才發現它跟三官堂一樣破舊。那時,我認識一個傢伙在那兒賣東西,順便做下書商什麼的。有次我去找他,就在他的小鋪子吃飯,來二兩枸杞酒,一碟花生,一盤熬鍋肉,還有一個湯,就很豐盛的午餐了。現在看這也沒什麼稀奇的。回來從三官堂過,邊走邊逛,合適的就買下點什麼。
但這樣的狀況沒維持好久,我就搬到另外的地方住,三官堂就很少去了。只是偶爾還是從這裡路過,記不得那時是不是有公車通行。若有,也許是77路公車吧?過了幾年,我搬到三官堂附近居住時,街道已經拓寬了,房屋也拆遷了,公車來往如梭,這么著都找不到了往日的舊跡,不免有些感嘆城市的變化神速。
大概是在2003年,小關廟拆遷,三官堂成為了羊肉湯的重鎮。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的吃,不僅僅局限於冬天,雖然這隻有十幾家館子,沒了小關廟的氣勢,還是常常引人前往。不少計程車師傅晚上即便是一個人也來消費,有時下班晚了,看他們一個人獨酌,倒也有一份悠然自得。而這些館子的取名也頗有意思,肖仙仙、肖醉仙、肖八仙……不一而足,“仙”並不是肖姓的神仙,也沒特別的含義,不過是很家常的名字罷了。
邀集幾個朋友到這裡來吃羊肉湯,成了冬天的家常便飯。我記不起在三官堂吃過多少次羊肉湯了,每次來都有一些感慨,不是因為這些館子的來去變化大,而是這樣的機會總是很難得,每次聚會的人都有變化,有的因為愛情傷心了,就遠離了成都;有的找到了愛情,就留了下來,但惟一不變的就是羊肉湯的味道。那可真是令人回味,以至於常常把那些愛恨情仇的事都拋在了九霄雲外,就像一位詩人所說的那樣:錯過了它們,你也許將繼續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有多么地奢侈。
現在,冬天又快來了,朋友都在約集著冬天去三官堂,再次大快朵頤,畢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很有些江湖的氣息,就是不豪爽的人此時也會舉杯邀明月了。匆匆的時光好像都是那么容易流去,唯有這舊日子帶給人的幸福長留下來:流水的歲月喔,回頭就是美麗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