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懸空大瀑布

浙東懸空大瀑布

浙東懸空大瀑布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梁皇山景區內,是梁宣帝在梁皇山屯兵時上山的必經之路。峽谷景色以瀑布群為主,氣勢恢弘。

基本信息

簡介

瀑布景區有神龜護駕、百類聽經、獼猴拜觀音、洗心潭、悶字瀑、孔雀瀑、彩虹瀑、七仙飛瀑等景觀。遊客可以在此遠眺天門瀑布、心愿譚許下健康、愛情、事業心愿;也可登梁宣帝、徐霞客共同踩過的“上馬石”,祈禱好運連連;而在青雲泉嬉戲玩耍,能感受人生跌宕曲折之感;百類聽經、洗心譚等景觀則讓人感受到幾許人生禪機。

主要景點

神龜護駕

浙東懸空大瀑布浙東懸空大瀑布
當年,梁宣帝上山之時,因為山路難行,他選擇從溪流中走,可是水中的石頭爬滿青苔太滑了,他一個沒踩穩,摔進了水裡,而此時上游的大石頭也紛紛滾落下來。眼看石頭就要砸在梁宣帝身上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梁宣帝卻從忽然水中站了起來,原來他站在了一隻巨大的銀龜背上,旁邊還有一隻金龜護駕,這兩隻神龜正好擋住了上面滾下來的石頭,使梁宣帝幸免於難。

後來大家才知道,因梁宣帝本就是一條臥龍,他來到梁皇山,就使山中有了一股皇氣,這兩隻東海神龜就是被山中散發的皇氣所吸引而來,正好趕上救了梁宣帝。大家看到,經歷了那么多年的風霜這兩隻神龜依然昂然挺立、栩栩如生,讓人不得不佩服它們的那種精神。

百類聽經

是浙東懸空大瀑布的第一個景點。百類,即山中群獸的意思,取“百類聽經”之名,就是指這裡有山中百獸在此聽人講經傳道。這裡有一隻獨角犀牛正俯在水面上,牛角拱起,豎耳凝神,不要以為它是蓄勢待發,其實它是一頭潛心向佛的犀牛精,正在這裡俯首靜心,聽上面的觀音菩薩講經呢!

獼猴拜觀音

一隻巨大的猴子正靜靜地站在那裡聽觀音菩薩傳誦-。它的頭上很分明的刻著一個“王”字,說明它還是一隻猴王,連猴王都來聽觀音講經了,猴子猴孫又豈敢不來!

洗心潭

傳說梁皇山山腳下有一個“拱台書院”,出了一個秀才,四書五經能倒背如流,但就是考不中狀元,並且家境貧寒。一天他來到了梁皇山看見一棵大樹就想上吊了斷此生,這時,從山上走下一個老和尚,但見老和尚一聲“阿彌陀佛,敢問施主為何年紀輕輕就尋此短見?”秀才說:“我枉有滿腹經論卻屢試不中,家裡為了我讀書,早已一貧如洗,連累家裡0、妻兒跟著我受窮,我實在是無臉面再活於世上啊!”老和尚聽了笑笑說:“施主這個簡單,你只要跟我來,到此泉水邊洗洗手,回去定中狀元。”秀才不信,老和尚又說:“此梁皇溪有皇氣,在此洗洗心,就能沾上皇氣,回去一定一帆風順。”秀才疑惑道:“洗手怎能洗心?”老和尚笑曰:“豈不聞十指連心?”秀才將信將疑,但他還是彎下腰洗了手,他又向老和尚請教法號,老和尚告訴他自己法號‘一心’。回去一年後,秀才果然高中狀元,被皇帝指派到異地為官,而秀才一直在想著老和尚的話,總覺得有很多不理解。當然,他也很想去謝謝這個老和尚救了他。出發之前他再次來到了梁皇山這潭水邊,又見到了老和尚,馬上把心中的疑惑都向老和尚吐出:這梁皇山的水真的有那么靈嗎,為何在此潭水裡洗了手就能高中呢?老和尚哈哈一笑,沒有回答,只是說:“一切皆由心生,你彎腰洗手時,已把胸中濁氣吐盡,吸入了這梁皇溪的新鮮空氣,使你感受到了皇氣,這就是一個吐吶的過程。有了這股氣,就有了勢,有了勢就有了力,這是你自己的力,你是憑你自己的力量考中了狀元。心有正氣,是一切的源頭。”說完老和尚踏上台階消失了,秀才追上平台已不見老法師的蹤影。他找邊了整個梁皇山就是找不到老法師!隱約間他看到山體上有觀世音的法像,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喔!原來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救了他,並告訴了他為人、為官的道理。從此,人們更相信梁皇山是一個轉運的山,山下的“拱台書院”,也越來越興旺,影響了很多人,從這個書院走出很多寧海名人,如勘校《資治通鑑》的胡三省、辛亥革命浙江總司令官童伯吹(童保暄),特別是寧海主簿洪浩的第三子洪邁寫的《容齋隨筆》,成為毛主席最喜歡的書,先後讀了15遍,臨去世前14天也還在看!

觀音講經台

是一個天然的佛龕,觀音菩薩就坐在裡面講經。這是一尊玉石觀音古佛,年代已經比較久遠,她身上的斑駁就是最好的時間見證。據說曾經有位日本高僧見到這尊觀音古佛,想出高價將她買走,但是當地人堅決不賣,因為大家都相信,梁皇山是受觀音菩薩護佑的。正因為觀音菩薩在這裡講經、點化眾生,才吸引了下面的百類前來聽經。

獅象呈祥

梁皇山處處散發著靈氣,還有神象護山。那隻大白象站在山頭上,伸長了鼻子,露出一顆大象牙,眼睛緊緊盯著梁皇山,守護著山中百類的安全。一對恩愛的獅子夫妻,雌獅頭向左正在飲水,而雄獅則向右抬著頭觀察著周圍的動靜,保護著飲水的雌獅,它們相依相偎、相互扶持,就連菩薩也被它們感動,不忍拆散它們,就把它們一起點化在此,指引遊客觀賞最佳景點:站在這對獅子的背上可以看到兩條瀑布,右邊這個瀑布叫“長流瀑”,取水流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之意,是天門瀑布的余瀑。而左邊則可以遠觀到“七仙飛瀑”的全景。

七仙飛瀑

這裡有“可觀”兩字,是徐霞客曾經觀瀑之處。再往裡走是“止觀潭”。《陰持入經》中說,人生最根本的煩惱一是痴二是愛,而根治的藥方一是止二是觀。到了大乘佛教,止觀的重要性有增無減。止(samatha),音譯為奢摩他,是止息妄想的意思,想要達到止心不亂的禪定;觀(vipasyana),音譯為毗缽舍那,是觀想諸法的意思,從而獲得人生解脫的智慧。梁宣帝在“止觀台”打坐、靜思、參禪,終於領悟到其中真意,與他相伴來到梁皇山的王妃,也一直在梁皇簪帶髮修行;他觀想諸法,放下對朝廷的執念,反而凝聚起他的霸氣,最後成就了帝王霸業。

感氣坡

顧名思義,“感”是感覺,“氣”是氣場。那么在此地能感受什麼氣場呢?南太平洋氣流流經此地,正好在這裡形成了一個氣場,這種氣流的交匯使得這一帶的空氣變得異常的清新。

靜心谷

靜心,即使心中平靜,正好與前面的感氣配合,成為一種養身之道,也是佛家修行的兩種方式。相傳,徐霞客來到梁皇山腳下,問路邊的村人:“為什麼地名叫梁皇?”當地人告訴他,古時候梁宣帝在此-,後來做了皇帝,所以叫“梁皇”,還說梁皇寺,皇帝封過,《梁皇懺》就出於此。寺後梁皇山有仙人,風景優美,常有-、書生遊玩,只是有老虎吃人,孤身不宜進山。徐霞客將信將疑,於是孤身一人夾了紙傘就往山上走。一路百花爭艷,古木參天,峰榮水漣,木秀石奇,鳥兒在林間歡唱,路邊溪流潺潺,令徐霞客感到無比愜意舒暢,倍感“人意山光,俱有喜態”。正當徐霞客沉醉於靈山秀水之時,突然,他覺得似乎有冷風襲來,定睛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一隻白額吊睛的老虎正在不遠處。徐霞客急中生智隨手撐開油紙傘,同時山里發出了一種巨大的鐘聲。老虎從沒見過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沒有聽到過如此震撼的聲音,嚇得直往後退。徐霞客看準時機急忙收傘爬上最近的一棵大樹…後來梁皇寺的高僧攜村民奮力驅虎救下了徐霞客。入夜,徐霞客陷入了沉思:壯遊天下,才剛剛開始就險象環生,前行萬里,更是禍福難料。於是,他決定在行走天下的途中留下一點東西。就這樣,《徐霞客遊記》開篇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所以他在遊記中故意隱去了梁皇山遇虎的故事。其實這梁皇山上的神虎是不會傷人的,所以徐霞客遇虎也只是有驚無險。而現在那隻神虎依舊存在,只是化為石虎守護著梁皇山。

靈泉潭,又名“蝴蝶泉”

上下水流如同蝴蝶的兩條觸鬚,而潭水則形成蝴蝶的翅膀,還有兩個尾翼,這不就是一隻振翅而飛的蝴碟嗎?從這裡往上看,還可以看到上面有兩條小瀑布分別從一塊大石頭的兩側流下,那是“黿戲二龍”。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黿和龍都是龍子。

將軍潭

當年梁宣帝到此屯兵駐紮時,隨他而來的有個田什將軍,他每天操練軍隊結束後就到這裡釣魚,所以後人稱這裡為將軍潭,現在田什將軍的像還被供奉在山下的梁皇寺里,並且有說,寧海的城隍神就是當年的田什將軍。“彩虹瀑”:是景區的第二大瀑。這條瀑布的水流筆直成一線,如同一條白練斜掛在山壁上,珠玉飛濺,不時還有調皮的水珠直往你懷裡鑽,而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有彩虹橫跨在上面。形成了一幅“水迎山接入畫屏”的美麗景象應景而取名為彩虹瀑,正是當之無愧。

放心谷

上面是“放心潭”,“放”,即“放下”,人生在世,一切苦惱都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彆強調“放下”。近代高僧虛雲法師說:“修行需放下一切才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要知眾生本妙明心,原與諸佛無異。所謂放下一切,是放下什麼呢?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這十八界都要放下,總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為這些都是如夢幻,如電如露,無可留戀,執之即成障道因緣。故統要放下”。所謂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分別具有六種功能,是“心所依者”。所謂“六塵”是指色、聲、香、味、觸、法這六重境界。所謂“六識”即六根對六塵的反映,眼識為見,耳識為聞,鼻識為嗅,舌識為味,身識為觸,意 識為思慮,總稱為十八界統統放下。佛語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說,只有放下了雜念才能修成正果。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總會有些事情拿不起,又放不下,心心念念以致停滯不前。其實,你只是還沒學會放下。放下在政界、在商海、在文壇、在單位里時的種種思慮,不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不必千般思索,放下外界社會和自己強加在心頭的榮辱、得失、悲喜以及各種心事,讓心靈空朗澄靜。放下不是放棄,只有放下心,你才能心中清明,當你重新拿起的時候你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憨山大師曾曰“如何是向上,只有個放下,不放下,怎能向上?”正如同這條水流,上面洶湧澎湃,中間趨於平靜,下面又會洶湧澎湃了。

悶字瀑

兩條路最終通到同一個地方,但過程卻有很大不同:左道稱為“朝天門70步”,意為向天邁進了7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