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風景

流動風景

出版社: 出版年: 裝幀:

圖書信息

副標題: 香港文化的時代記認
作者: 洛楓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
定價: 28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8092692

內容簡介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一場疊影的、不安於位的、流動的香港文化盛宴。
作者洛楓站在一道邊界與越界的“黃線”之前,細述港島人文地景、心景的時代記認與異變,透過爬梳、解構香港社會背景下的文學、文化之暫存生態,從也斯到董啟章,西西到黃碧雲,葉輝到舒巷城,細數各家之長,出入於歷史與當下、地景與心景,以及種種真幻互滲的“擬像”,隨時準備著超越邊界,投身入流動不居的精神載具,從而挖掘有關香港“地誌記憶”之深層脈絡,帶領我們共同想像、分享“越界”旅行的心跳與愉悅。

作者簡介

洛楓
原名陳少紅,詩人、文化評論人,張國榮迷。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系,研究範圍包括文化及電影理論、中西比較文學、性別理論及流行文化。亦是香港電台廣播節目《演藝風流》客席主持及台灣《媒介擬想》協同編輯,曾擔任第35屆台灣金馬獎電影評審委員。
著有評論集《世紀末城巿:香港的流行文化》(1995)、《盛世邊緣:香港電影的性別、特技與九七政治》(2002)、《女聲喧譁:媒介與文化閱讀》(2002)、《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2008)、《情書光影》(2011),詩集《距離》(1988)、《錯失》(1997)、《飛天棺材》(2007年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首獎),小說集《末代童話》(1998)

目錄

社會政治的迴響
從“解殖民化”到“本土意識”的探索
——論20世紀70年代香港專欄文化的歷史及社會脈絡
歷史想像與文化身份的建構
──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啟章的《地圖集》
蒼涼與溫暖
──論李國威的抒情自我與家國之思
個體生命的呼喚
你仍會駐足而歌嗎?
──論吳煦斌追尋自然的聲音
渾圓的實體有自己的重量
──論王良和的“詠物哲理詩
談談情、說說詩
──論香港情詩的風貌
年代的喧鬧
破瓮觀樹:讀葉輝的散文集
詩說香港:讀《舒巷城卷》
實驗語言敘述的可能:讀《香港文學小說選》
明信片的愛情與政治:讀也斯小說
語言的靜默:談吳煦斌的小說
詠物的散文:讀吳煦斌的《看牛集》
關於“物”的故事:閱讀三個魔幻的文本
邊界、媒界、文類的跨越:談“文化視野叢書”
閱讀角度與作品意義:讀董啟章的《安卓珍尼》與《雙身》
性別與文化的本位意識:談游靜的《裙拉褲甩》
城市小說世俗生活:讀董啟章的《V城繁勝錄》與《The Catalog》
情色地圖:讀昆南的《戀石別曲》與《絕凶之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