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源

基本信息

洪福源,其先中國人,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麗,洪其一也。子孫世貴於三韓,名所居曰唐城。父大宣,以都領鎮麟州,福源為神騎都領,因家焉。歲丙子,金源、契丹九萬餘眾竄入高麗。

丁丑九月

奪江東城池據之。戊寅冬十二月,太祖命哈赤吉、扎剌將兵追討,大宣迎降,與哈赤吉等共擊之,降其元帥趙沖。壬午冬十月,又遣著古與等十二人窺覘納款虛實,還,遇害。辛卯秋九月,太宗命將撒里答討之,福源率先附州縣之民,與撒禮塔併力攻未附者,又與阿兒禿等進至王京。高麗王皞乃遣其弟懷安公請降,遂置王京及州縣達魯花赤七十二人以鎮之,師還。壬辰夏六月,高麗復叛,殺所置達魯花赤,悉驅國人入據江華島,福源招集北界四十餘城遺民以待。秋八月,太宗復遣撒禮塔將兵來討,福源盡率所部合攻之,至王京處仁城,撒禮塔中流矢卒,其副帖哥引兵還,唯福源留屯。癸巳冬十月,高麗悉眾來攻西京,屠其民,劫大宣以東。福源遂盡以所招集北界之眾來歸,處於遼陽、瀋陽之間,帝嘉其忠。甲午夏五月,特賜金符,為管領歸附高麗軍民長官,仍令招討本國未附人民。又降旨諭高麗之民,有執王及元構難之人來朝者,與洪福源同於東京居之,優加恩禮擢用,若大兵既加,拒者死,降者生,其降民令福源統之。

乙未

帝命唐古拔都兒與福源進討,攻拔龍岡、鹹從二縣,鳳、海、洞三州山城及慈州,又拔金山、歸、信、昌、朔州。己亥春二月,入朝,賜以鎧甲弓矢,及金織文段、金銀器、金鞍勒等。乙巳,定宗命阿母罕將兵與福源共拔威州平虜城。辛亥,憲宗即位,改授虎符,仍為前後歸附高麗軍民長官。癸丑,從諸王耶虎攻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拔之。甲寅,與扎剌台合兵攻光州、安城、忠州、玄鳳、珍原、甲向、玉果等城,又拔之。戊午,福源遣其子茶丘從扎剌台軍。會高麗族子王綧入質,陰欲並統本國歸順人民,譖福源於帝,遂見殺,年五十三。後贈嘉議大夫、瀋陽侯,謚忠憲。子七人,俊奇、君祥最知名。

俊奇,小字茶丘,福源第二子也。幼從軍,以驍勇受知,世祖嘗以小字呼之。中統二年秋,茶丘雪父冤,世祖憫之,詔諭之曰:「汝父方加寵用,誤絓刑章,故於已廢之中,庸沛維新之澤。可就帶元降虎符,襲父職,管領歸附高麗軍民總管。」至元六年,高麗權臣林衍叛。冬十一月,詔以其軍三千從國王頭輦哥討平之,遷江華島所有臣民,復歸王京。十二月,帝命茶丘率兵往鳳州等處,立屯田總管府。八年二月,入朝,賜鈔百緡。林衍餘黨裴仲孫等,立高麗王禃親屬承化侯為王,引三別抄軍據珍島以叛。五月,茶丘奉旨,偕經略使欣都進兵討之,破其軍,殺承化侯,其黨金通精率餘眾走耽羅。帝遣侍衛親軍千戶王岑與茶丘議征取之策,茶丘表陳:「通精之黨,多在王京,可使招之,招而不從,擊之未晚。」從之。俄奉旨往羅州道監造戰船,且招降耽羅。茶丘得通精之侄金永等七人,俾招之。通精不從,留金永,余盡殺之。十年,詔茶丘與欣都率兵渡海,擊破耽羅,獲通精,殺之,悉免其脅從者,高麗始平。

十一年

又命監造戰船,經營日本國事。三月,授昭勇大將軍、安撫使,高麗軍民總管如故。己卯,命茶丘提點高麗農事。八月,授東征右副都元帥,與都元帥忽敦等領舟師二萬,渡海征日本,拔對馬、一岐、宜蠻等島。十四年正月,授鎮國上將軍、東征都元帥,鎮高麗。二月,率蒙古、高麗、女直、漢軍,從丞相伯顏北征叛臣只魯瓦歹等。四月,至脫剌河,猝與賊遇,茶丘突陣無前,伯顏以其勇聞,賜白金五十兩、金鞍勒、弓矢。十七年,授龍虎衛上將軍、征東行省右丞。十八年,與右丞欣都將舟師四萬,由高麗金州合浦以進,時右丞范文虎等將兵十萬,由慶元、定海等處渡海,期至日本一岐、平戶等島合兵登岸。兵未交,秋八月,風壞舟而還。十九年十月,命茶丘於平灤黑堝兒監造戰船七百艘,以圖後舉。二十一年十一月,復授征東行省右丞。二十三年,命往江浙等處遣漢人復業。

二十四年

乃顏叛,車駕親征,賜以翎根甲、寶刀,命率高麗、女直、漢軍扈從。猝遇乃顏騎兵萬餘,時茶丘兵不滿三千,眾有懼色。茶丘夜令軍中,多裂裳帛為旗幟,斷馬尾為旄,掩映林木,張設疑兵,乃顏兵大驚,以為官兵大至,遂降。帝聞之,厚加旌賞。凱還,授遼陽等處行尚書省右丞。二十七年,以疾辭。叛王哈丹等竄入高麗,侵撓其國西京,距遼陽二千里皆騷動,中書省特起茶丘鎮遼左,帝遣闍里台孛羅兒賜以金字圓符,命茶丘以便宜行事。二十八年,以疾卒,年四十八。子四人,長曰萬。

君祥,小字雙叔,福源第五子也。年十四,隨兄茶丘見世祖於上京,帝悅,命劉秉忠相之,秉忠曰:「是兒目視不凡,後必以功名顯,但當致力於學耳。」令選師儒誨之。至元三年,籍高麗民三百人為兵,令君祥統之。從禿花禿烈、伯顏等軍,築萬壽山,復從開通州運河。帝親諭之曰:「爾守志忠勤,朕所知也。」帝嘗坐便殿,閱江南、海東輿地圖,欲召知者詢其險易,左丞相伯顏、樞密副使合達以君祥應旨,奏對詳明,帝悅,酌以巨觥,顧謂伯顏曰:「是兒,遠大器也。」

六年

林衍叛,從頭輦哥征之。八年,戍河南。九年,掠淮西,破其大凹城。十年,從元帥孛魯罕襲淮東之射陽湖,俘其男女牛馬。十一年,入朝。帝命伯顏伐宋,朝議以宋之兵力多聚兩淮,聞我欲渡江,彼必移師拒守,遂命右衛指揮使禿滿歹率輕銳二萬攻淮安,以牽制之,君祥以蒙古漢軍都鎮撫從行。後伯顏既渡江,帝命禿滿歹還軍蕭縣。時君祥奉使伯顏軍中,宋黃州制置使陳奕降,其子知漣水軍,伯顏遣三十騎往招之,因令君祥入奏,帝曰:「卿可急還,陳知府降,即偕來也。」及與俱入朝,宴勞甚厚。從元帥孛魯罕攻清河,拔之。海州安撫丁順約降,孛魯罕令君祥以聞,時伯顏方朝上京,見君祥,甚喜,遂從南伐。伯顏克淮安,至揚州,分兵攻淮西。宋制置夏貴遣牛都統以書抵伯顏曰:「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願勿廢國力,攻奪邊城。若行在歸附,邊城焉往。」伯顏遣君祥以牛都統入見,留三日,還軍中。仍傳旨諭伯顏曰:「事難遙度,宜臨機審圖之。」伯顏師次鎮江,諜報有宋洪都統者,為都督府將,伯顏謂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統即欣然來見,君祥因厚遇之。師進,次臨平山,距臨安五十里,洪都統來報曰:「宋丞相陳宜中、殿帥張世傑皆已逃去,惟三宮未行,宜早定計,以活生民。」伯顏遂令洪都統護宋三宮,令君祥隨之。宋降,升武略將軍、中衛親軍千戶。十五年,命僉江南民兵。還,升明威將軍、中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十七年,進昭勇大將軍。十九年,授樞密院判官。二十三年,轉昭武大將軍、同僉樞密院事。

二十四年,乃顏叛,從世祖親征。每駐蹕,君祥輒以兵車外環為營衛,布置嚴密,帝嘉之。凱還,加輔國上將軍。類次車駕起居,為《東征錄》。二十八年,授遼陽行省右丞,用樞密院留,復居舊職。俄加集賢大學士,依舊同僉樞密院事。議者欲自東南海口辛橋開河合灤河,運糧至上都,奉旨與中書右丞阿里相其利害,還,極言不便,罷之。復奉使高麗,還,改僉書樞密院事。

成宗即位,詔裁減久任官,知樞密院暗伯等奏:「君祥在樞密十六年,最為久者。」帝曰:「君祥始終一心,可勿遷也。」大德二年,詔使高麗,台臣劾君祥以他事,中道追回,已而事罷。三年,奉使江浙,問民間疾苦。使還,退居昌平之皇華山,絕口不論時事者五年。大德九年,擢司農,俄拜中書右丞。十年春,改江浙行省右丞。秋,改遼陽右丞,請於朝:宜新省治,增巡兵,設儒學提舉官、都鎮撫等員,以興文化,修武備。事未成,會武宗即位,征為同知樞密院事,進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事,改遼陽行省平章政事,俄改商議行省事。至大二年卒。子邁,奉訓大夫、同知開元總管府事。

萬小字重喜

至元十三年,入宿衛。十八年,襲職,為懷遠大將軍、安撫使、高麗軍民總管,仍佩父茶丘所佩虎符。二十四年,乃顏叛,率兵征之。六月,至撒里禿魯之地,同都萬戶闍里鐵木兒與乃顏將黃海戰,大敗之。又從世祖與塔不台戰,又敗之。是月,至乃顏之地,奉旨留蒙古、女直、漢軍鎮哈剌河。複選精騎扈駕,至失剌斡耳朵,從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討乃顏。七月,至扎剌麻禿,與金家奴戰,敗之,追至蒙可山、那兀江等處,遂平金家奴、塔不台等。九月,師還。哈丹、八剌哈赤再叛,十月,重喜從諸王愛牙哈赤、平章塔出、都萬戶闍里鐵木兒征之。十二月,次木骨不剌。時諸王脫歡、監司脫台以兵四千餘人與其黨戰,稍卻,重喜率騎兵援之,冒鋒陷陣,大破其眾。又從諸王乃蠻帶、愛牙哈赤、平章薛闍乾,與叛王兵戰於兀朮站,又戰於黑龍江,又戰於貼滿哈處,皆敗之。二十五年,重喜又從玉速帖木兒出師,五月,至貼列可,與哈丹禿魯乾戰,獲功。至木骨兒抄剌,又戰。八月,至貴列河,重喜率兵先涉與戰,勝之。十月,又從玉速帖木兒往征木八蘭。十二月,與古土禿魯乾戰,克之。二十七年六月,賜白金五十兩、甲一襲。九月,至禪春,與哈丹禿魯乾戰。二十八年二月,從平章薛闍乾至高麗青州。五月,與哈丹戰八日,又戰,大敗之。六月,班師,授昭勇大將軍,佩三珠虎符,職如故。十月,薛闍乾以重喜入朝,且以其功聞,帝嘉之,賜玉帶一、白金五十兩,授龍虎衛上將軍、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二十九年,仍佩元降虎符,總管高麗、女直、漢軍萬戶,兼安撫使、高麗軍民總管。六月,改資德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右丞。大德十年,以其叔父君祥代之。十一年,武宗即位,重喜朝於上都。七月,復授遼陽行省右丞。至大二年,謫漳州,行至杭,遇赦而止。明年卒。子滋,襲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