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余

洪慶余

洪慶余 (1922—2007)安徽歙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簡介

慶余 (1922—2007)安徽歙縣人。194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土木工程系。1946年到南京長江水利工程總局工作,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即參加長江水利建設工作。歷任長委會科長、處副總、副處長、處長、委員會總工程師(1981年-1986年)、長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長辦”副總工程師、長辦總工程師,併兼任《人民長江》雜誌總編輯。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水利系統先進生產者”稱號。199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4年被評為全國工程設計大師。
因病於2007年11月26日逝世,享年86歲。

成就

從事長江流域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工作和技術領導工作50餘年,先後參與主持了漢江流域、長江流域、太湖流域等大江大河的綜合利用規劃;參加了長江流域中下游防洪規劃,並參加了1954年、1998年等大水年的防洪工作,協助領導分析判斷、正確決策,是規劃、防洪的主要技術領導。作為長辦樞紐設計負責人及長辦總工程師,參與主持了丹江口、葛洲壩、陸水試驗壩、萬安、隔河岩、三峽工程等水利樞紐的規劃、勘測、設計和科研工作,為我國特別是長江水利水電建設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參與主持編制“漢江流域規劃要點報告”,促進了丹江口工程的開工建設,對丹江口工程規模、壩線選定、建築物型式等的確定起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家形勢的變化,對確定工程分期建設、復工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葛洲壩水利樞紐的建設中,洪慶余同志始終參與了重大技術問題的研究決策,1985年長辦榮獲“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是主要獲獎者之一。
在1986至1989年三峽論證過程中,洪慶余同志是長江水利委員會配合各專家組論證工作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全面組織協調重大技術問題的研究和決策,多次參加有關三峽工程向中央的匯報,為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1989年完成的“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1992年完成的“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樞紐工程)”的主要編寫人和審稿人。他主要負責組織審定編寫出版了“長江三峽工程技術叢書”,並撰寫了其中的第一卷“三峽工程技術研究概論”,叢書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1983年,長江委在長江歷史上第一次進行了大規模全面系統地編撰《長江志》,洪慶余同志任總編。他全身心投入修志工作,以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帶領大家克服多種困難,終於在2007年初,臥病住院前全部完成並出版了《長江志》全套7卷23部共1000餘萬字巨著,為中華民族青史留下一頁光輝篇章。
1996、1998年長江大洪水,洪慶余同志參加了防洪工作,對水情、工情作了深入研究,在洪水發展過程中積極提出防洪措施,為防汛調度提出意見,為領導決定獻計獻策。汛後對洪水的發生髮展及特性研究,都作了全面的分析探討,提出正確的見解,為各方所接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