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顛

泰顛

泰顛,指的是將軍,出自於《逸周書·克殷》。

泰顛泰顛
文王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尚書·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宮括。《說苑·君道》: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文王以王季為友,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泰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天下正,其事正矣。春致其時,萬物皆及生,君致其道,萬人皆及治,周公戴己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簡介

《逸周書·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質之旗於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陳常車,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王,散宜生、泰顛、閎夭皆執輕呂以奏王,王入,即位於社,太卒之左,群臣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叔封傅禮,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逸筴曰:“殷末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昊天上帝。”

泰顛姑娘平時喜歡到田邊地角,河畔溝埂摘些狗尾草、蚊子草、小青藤等,回家披開來,紡織一些花藍、提兜、小燈籠等給孩子們玩。一天,她摘了一些圓莖桿細長的多年水生野草編了個小繡球,水草披開以後,發覺裡面有一股柔軟細白的草芯,她想,這白生生、軟乎乎的東西,用來裝枕心一定很好,在她靈巧的手裡果然從這圓直的野花水草里披出了一根根細柔雪白的草芯來。這東西最易燃燒,可放在燈盞里作燈芯,比用棉線條點燈還要好得多,輕便、省油、燈光明亮,油煙又小,把它叫做燈草,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於是,泰顛姑娘把這種不知名的草根據其用途取名為"燈草",披出來的芯叫“燈芯”。

她和丈夫商量以後,把家裡盤著的秧田騰了一丘出來,專門移栽這種野生水草。經過她勤勤懇懇的培育後,這種水草長得更為肥實,梢子也更長了,披出來的燈芯又長又白又粗實。餘下的草殼,還可以用來紡織草帽、甑蓋、鍋蓋、籮筐、提籃、盆罐之類的小手工藝品。後來,她又用燈草做原料,編織燈草滑席,墊在床上墊睡用,非常柔軟,也可作為包裝和曬糧食之用。這些手工織品拿到市場上出售,價廉物美,輕便耐用,受到人們的歡迎,小倆口計算了一下,種一畝燈草比種十畝穀子的收入還要大得多。於是,他們把這一野生水草變為了家種,逐年發展,越種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過。同村鄉鄰看到泰顛家的變化人人羨慕,個個垂涎,也偷偷地學種燈草,但是始終找不到披燈草及紡織滑席的竅門,找泰顛姑娘求教者日漸增多,但泰顛夫婦十分保守,不原傳授。

有一年,因積勞成疾,泰顛全家男女老少都病倒了。村裡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姚大媽,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看到泰顛家的窘況,便邀約了村裡的一、二十個婦女,送糧送藥,幫助她料理生活。泰顛夫婦觀此情景深受感動,十分內疚說道:"鄉親們真好,我對不起大家"。泰顛姑娘病好後,就把披燈草,編滑席的手藝傳給了全村婦女。後來,會澤魯機村的滑席,燈芯暢銷滇東北,繼而又傳到迤西、迤南,遍及全省,遠銷四川貴州,甚至傳入京城。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