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皮影戲

說起皮影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華縣(古華州),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說起皮影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華縣(古華州),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皮影是中國民間一種古老的曲藝形式,即使到現在民間仍然常見。但泰山皮影非同一般,首先它的曲風是山東大鼓,人物的語言和性格也有著鮮明的山東色彩;其次,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個團隊,至少要兩個人,一般都七八個人,而泰山皮影的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腳踩鼓,右腳敲鑼,口中演唱,雙手指揮皮影,一個人演出一台戲,因此,泰山皮影又被稱為“十不閒”,對藝人的要求極高。所謂“十不閒”就是指在皮影戲的演出中,人的五官和四肢並用,處處不閒著,最大限度地發揮表演者的多面手作用,以節省人手,減少戲班的開支。
泰山皮影-特點
1、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稱,掌握著被溫家寶總理讚譽為“中華絕技”的皮影戲表演絕技-----“十不閒”。
中國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但一般都需要多人進行合作演出,皮影界流傳著“七緊、八松、九消停”的諺語,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戲時,通常需要八個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個人的話整個後台就比較緊張了,如果有九個人的話,那就有人閒著。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為獨特,一台戲最多需要兩個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縱影人表演,必要時一個人演出一台戲,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絕活:“十不閒”。所謂“十不閒”指在皮影戲表演時,同一時間內一個人腳上伴奏,手裡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調動起來,一個人身兼數職,獨自完成一整台戲的演出,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當厚的表演功底。據調查,目前皮影“十不閒”絕技在中國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傳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繼承和保留下來。在2007年6月9日於北京世紀壇舉辦的全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范正安先生表演的“泰山皮影十不閒”被溫家寶總理讚譽為“中華絕技”,范正安老先生被李長春副總理讚譽為“真專家”。
2、在題材上,許多劇目取材於泰山文化傳說。
大汶口文化的流風餘韻、東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齊魯文化的傳承,在泰山演繹流變,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點,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測的特點。從自然造化到靈氣之源,從地理大山到心靈神山,從靈石崇拜到石敢當信仰,從巡狩柴望到封禪大典,體現了禮俗雜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威然可敬的東嶽大帝,慈祥可親的泰山奶奶,代表了泰山有求必應的神祇信仰民俗。頗具規模香社組織,祈福還願的香客隊伍,展示了芸芸眾生的心靈訴求。所有這些,為泰山皮影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泰山眾多神話傳說為藍本的泰山皮影戲,傳訟智慧和正義,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象廣大泰山民眾熟悉的《泰山石敢當》、《碧霞元君》等劇目久盛不衰,一直唱到今天。
3、在皮影製作上,刀法簡練明快,著色對比強烈,蘊含著山東人豪爽的民風情感。
泰山皮影戲在表演時。戲中影人的打鬥場面很多,所以影人得製作務求結實耐用,這和陝西的以觀賞性為主的皮影製品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對比。在雕刻上,儘量的大略概括,如果皮料透明度高時,甚至直接彩繪。人物的造型大多採用寫實手法,少數造型採用誇張,但又受到民間剪紙和京劇臉譜的影響。其用刀拙樸,粗況豪爽,和中國畫中的大寫意有異曲同工之處,體現了泰山人憨厚、豁達的性格。泰山皮影在角色上分為生、旦、淨、醜等行當。文人臉譜大多採用陽刻,武將大多採用陰刻,有坐騎的影人採用鐵絲索掛的方法。在用色上對比強烈,多用紅、綠、黃、紫等民間傳統顏色,表演起來,視覺效果極好。另外,在皮影的縫製、拴桿上,泰山皮影都有別於其他皮影的製作技法,形成了明顯的地方特色。
4、在唱腔上,以山東琴書為主,曲調多樣,源遠流長。有鼓調、老調、南調、琴調、垛子板等,剛中有柔,具有雜家風格,體現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5、泰山皮影戲保持著傳統習俗。
時泰山皮影除常年流動演出外,每逢春節三月三廟會,每年秋後九月九廟會,都要在財神廟、王母池、紅門演出用來祈福、酬神,以感謝諸神保佑國泰民安、五穀豐收。泰山皮影還有著傳統的供奉習俗,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必須供奉影人,以感謝眾神保佑。
泰山皮影-期待產業化起航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文脈。我們不僅要保護,也要繼承、發揚和創新。”溫家寶總理的一席話對國人保護非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句話也深深印在了泰山皮影第七代傳承人范維國腦海里。為了傳承泰山皮影,他與父親共同創辦了弄影軒,讓皮影走近南來北往的遊客;為了讓泰山皮影走得更遠,他不斷探索,規劃出美好的泰山皮影主題公園。泰山皮影正從他的手中起步,傳承著泰山文化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1、創辦弄影軒:跨出挺進市場第1步
8月2日晚上,位於泰城老縣衙旅遊文化街上的“弄影軒皮影曲藝茶館”座無虛席,皮影戲《泰山石敢當大戰惡狼精》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映。“膽大的惡狼,竟敢在泰山上攔路吃人,俺豈能容你!”鼓鑔齊鳴,石敢當拿起扁擔做成的槍與惡狼大戰。幾個回合,戰得不可開交,打鬥場面引得觀者嘖嘖叫好,還有一些人好奇地跑到幕布後面一看究竟。
“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泰山皮影以其獨特的唱腔、精湛的“十不閒”表現方式,成為中國皮影的一面旗幟。儘管如此,泰山皮影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化結構,如何將泰山皮影推向市場並挖掘出這個市場下的巨大潛力,成為了泰山皮影人關注的焦點問題。開辦弄影軒,可以說是泰山皮影邁向市場化的第一步。
在弄影軒,包含泰山皮影元素的服裝類、鏡框類、掛飾類和實物類等四大類60多個品種的商品掛滿了展售區。目前皮影商品年產達到1萬餘件,產品暢銷德、意、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十餘個國家,年產值達200多萬元。而旁邊的展覽區則是泰山皮影的一個小型博物館,陳列著明清時期的泰山皮影以及泰山皮影的珍貴歷史資料,同時展出的還有泰山的一些老照片和泰山皮影所獲得的表彰榮譽等。而繼續往裡走,則是每天最熱鬧的表演區,現在每天都有演出,最忙碌的時候一天演出四場,接納了近300名遊客。
泰山皮影正在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歡迎,從去年11月份開業至今,已經進行了500餘場的演出,有的觀眾甚至是一直站著看完演出。
2、規劃主題公園:造皮影文化帝國
弄影軒只是泰山皮影挺進市場的一小步而已,距離產業化還有很大距離。對於泰山皮影未來的發展,要建設一個泰山皮影主題公園,從皮影藝術劇場、皮影茶館、皮影車間、皮影文化研究中心到文化主題酒店、其他門類的民俗工藝品展銷,雜技表演等一應俱全。
目前,僅能容納60餘入的弄影轎已經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所以在范維國設計的這個泰山皮影主題公園裡,將建設一個可容納500人的大型劇場;同時建設一個專門面向高端團體的小茶館,遊客在這裡可以親點自己喜歡的劇目,深刻了解泰山文化的精髓。
泰山皮影藝術發展到今天,在全國皮影界已經處於“領軍”位置,但是至今泰山皮影還沒有一個綜合的演出、辦公和研究場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泰山皮影的發展。在主題公園中建設的研究院,將會成為泰山皮影進軍文化產業的“橋頭堡”,同時還可以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作為會員,全方位對泰山民俗、民間藝術進行研究,豐富完整泰山皮影及泰山民俗文化的理論體系。
這樣的構想有何現實支撐?這樣的主題公園能有多大市場?對此,范維國一點也不擔心,首先,泰安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2000餘萬的遊客人數將為泰山皮影提供源源不斷的客源,這也成為泰山皮影成長的沃土。其次,弄影軒的成功運作,是我們對泰山皮影市場化的有益探索,每晚演出中,總有觀眾看得目瞪口呆、驚嘆不已,實踐證明,泰山皮影是老百姓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文化形式。第三,泰山皮影戲200多個劇目,每一個劇目都是以團圓、和諧結尾,是泰山“和”文化精髓的藝術展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