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元素

齊魯網 2014年11月10日訊:從山東省郵政公司獲悉,為紀念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舉辦,中國郵政特增發“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紀念郵票一套一枚,該郵票釆用60mmX30mm大規格印製,圖案呈長卷形,中央為本次會議標誌,左側為中國長城,右側為五嶽之尊泰山上標誌性景觀一一拱北石。寓意亞太經合組織的責任“重於泰山”。 泰山元素首次登上“APEC”紀念郵票。

訊息背景

泰山元素 泰山元素

齊魯網 2014年11月10日訊:從山東省郵政公司獲悉,為紀念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舉辦,中國郵政特增發“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紀念郵票一套一枚,該郵票釆用60mmX30mm大規格印製,圖案呈長卷形,中央為本次會議標誌,左側為中國長城,右側為五嶽之尊泰山上標誌性景觀一一拱北石。寓意亞太經合組織的責任“重於泰山”。 泰山元素首次登上“APEC”紀念郵票。

元素內涵

“元素”一詞原是用來描述自然界中的物質。我們常說的文化意義上的元素,是借用了元素原本的定義,表示在統一文化背景之下,事物表現出的擁有類似傾向的文化現象。我們現在所指的泰山元素範疇,是指能充分彰顯泰山風光、歷史文化、民風習俗、道德精神等各種蘊涵“泰山”特質的因素的綜合。

組成部分

泰山元素 泰山元素

泰山元素主要由泰山主體及其泰山石、泰山玉、泰山神、泰山石刻、泰山精神、泰山文化等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兩大部分組成。
1.泰山主體:泰山為五嶽之首,底蘊雄厚,氣勢磅礴,自古以來有“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其形、其勢、其

景、其石,都是企業行銷中的可選元素。如泰山之雄偉壯麗、泰山日出、泰山雲海、泰山十八盤、泰山迎客松等等。這些元素無論是作為產品特徵,還是主體圖案等,都能帶來一股或厚重、或悠久、或向上、或民族、或獨特的氣息,並具有強烈的地域感。
2.泰山石: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主要是混合岩、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組成,間雜侵入火成岩體,質地堅硬,耐酸鹼,耐風化,耐磨損,適合作為大型建築的基座。人們敬仰泰山,歌頌泰山石,寄託自己的祝福與願望於泰山石,藉此表達“石來運通”的美好願景。
3.泰山玉:泰山玉形成於距今25億3600萬年前,戰國時期已見於文字記載,如《山海經》云:“泰山,其上多玉。”三國時曹植亦留下讚美的詩句:“神哉彼泰山,五嶽專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揚華英。”它在秦漢時期已享譽華夏,歷來被稱作鎮宅玉、敢當玉、吉祥玉、平安玉,寓意豐富。
4.泰山神:泰山神文化是泰山及其周圍地區的地方民間宗教,帶有原始宗教的特點,現在以“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當”為代表。其象徵意義都是平安祥和,祈福、賜福、納福、托福、平安是福的神靈文化。
5.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泰山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石刻作品1696件,最著名的莫過於李斯的《泰山刻石》。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字型本身是一種藝術形象,利用古老的泰山文化——泰山石刻作為設計套用元素,更能表現企業或產品的歷史悠久。
6.泰山精神:“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大。”在長達五千多年,特別是秦以來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泰山維故標新,兼容並蓄,幾千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泰山精神。有天人合一、登泰山保平安的美好祝福精神;又有體現堅韌不拔、奮勇爭先的“泰山石敢當”精神;還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高望遠、憧憬未來的寬廣胸懷等等。
7.泰山文化:泰山融匯五千年中國文化,形成“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郭沫若語)。正如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有的學者認為,現代意義上的泰山文化內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當代西方文化。每一種文化或多或少地以泰山作為載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進行了展現,從而存留了大量的文化真跡、元素與符號。這些豐富的文化遺存運用於行銷實踐,可以為現代企業的產品內涵增添文化氣息。
這些泰山元素,象徵性明確,具有濃郁的泰山文化氣息和獨特風情,也充分展示了泰山的悠久歷史和文化。

神州遍布

文學作品

紅學研究者周郢文章,對《紅樓夢》與泰山的文化淵源作一番追溯與詮說。
書名出自泰安詩人詩句
《紅樓夢》這一充滿哀艷迷離色彩的題名,考其出處,乃是源於唐代泰安詩人的詩句——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中曾求索《紅》書題名之來歷,中引李化吉之說,謂唐人蔡京《詠子規》詩中有“驚破紅樓夢裡心”之句,為雪芹之所本。後吳汝煜、吳新雷等亦皆撰文申敘此說。《紅樓夢》名出蔡京詩,遂為紅學界所認同。
蔡京,鄆州人(即今東平縣)。京早年為僧,大和四年(830)令狐楚帥天平軍,於道場中見之,愛京聰慧,令其還俗。開成元年(836)登進士第,歷官嶺南節度使,旋因士卒譁變被逐,最後自盡於零陵。蔡京以勤學工詩見重於劉禹錫、令狐楚及賈島等人,劉氏譽其“已是世間能賦客,更攻窗下絕編書”(事詳《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惜蔡京詩多已散佚,《全唐詩》僅輯得三首。
蔡京《詠子規》七律全詩,見於《全唐詩》卷四七二,其詩云:
千年冤魄化為禽,永逐悲風叫遠林。
愁血滴花春艷死,月明飄浪冷光沉。
凝成紫寒風前淚,驚破紅樓夢裡心。
腸斷楚詞歸不得,劍門迢遞蜀江深。
全詩色調冷艷,意象淒絕,而頷、頸二聯,尤似與雪芹之花魂冷月,同一筆觸。傷春泣血,詩心遙通。難怪曹氏擷摘其“紅樓夢”三字,用冠其悲金悼玉之說部。故周汝昌先生有詩詠蔡京與《紅樓夢》之因緣云:“春花乾死月沉冰,鵑苦紅樓破夢曾。三字詞源搜句例,蔡僧多恐亦情僧。”
《紅樓夢》中的泰山女兒茶
《紅樓夢》六十三回中寫到關於女兒茶的一段情節:林之孝家的到怡紅院來巡夜,問起寶玉睡了沒有,並吩咐襲人:“該沏些普洱茶吃。”襲人、晴雯應答:“沏了一蠱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
“女兒茶”的記載屢見泰山古代典籍上,如明人《岱史》中稱:“茶,薄產岩谷間,山僧間有之,而城市皆無,山人采青桐芽,號女兒茶。”清人《岱覽》亦云:“女兒茶……清香異南茗。”其他如《泰山志》《泰安縣誌》上也都有提及。明代泰山人宋燾有品飲“女兒茶”詩作:“攜我尋真者,酌彼以青桐。至味元無味,恬然自不窮。”與曹雪芹同時代的詩人桑調元,於乾隆十九年(1754)游泰山時,曾作《女兒茶》五絕,他在詩中寫到:“攜將聖母水,烹取女兒茶。”桑詩說明此茶當時仍為世人所熟知,並已成為文人學士的飲品。此詩的發現,為《紅樓夢》中女兒茶出自泰山提供了新證。
“冷月葬花魂”源自泰山小說
在大觀園寂寞的秋夜裡,一隻孤鶴戛然從水中飛起,驚破凹晶館的淒清。錦心繡口的湘雲頓時吟出“寒塘渡鶴影”的佳句,而黛玉片刻沉思之後,續詠了堪稱絕唱的詩句:“冷月葬花魂”……。這是《紅樓夢》七十六回中的精彩情節。“冷月葬花魂”這一佳句,與宋代泰山小說《盈盈傳》頗有聯繫。
《盈盈傳》中敘述:北宋時期,歌妓盈盈姿容秀美,且能歌善舞,詩思敏捷。才子王山對之十分愛慕。後王山因事辭歸,盈盈悲泣不止,遂懷痛切之情撰《傷春曲》:“芳菲時節,花壓枝折。蜂蝶撩亂,闌檻光發。一旦碎花魂、葬花骨,蜂兮蝶兮何不來?空使雕闌對寒月。”
二年之後,當王山重遊舊地,盈盈早已不在人世了。原來自王山去後,盈盈思念成疾,一夕夢見一紅裳美人,道:“玉女命汝掌奏牘。”盈盈驚醒,哭述其母:“女兒將不久於人世,王郎若是再來,可訪我於東嶽之上。”當夜竟溘然而逝。王山感傷萬分,幾年後其登泰山,徘徊於玉女池畔,回思盈盈夢中之語,題詩憑弔:“憶昔閒汝淡佇衣,一枝紅拂牡丹徽,無端不入襄王夢,為云為雨到處飛。”是夜,王山恍惚間似見有侍女來召,便隨其步入一洞,謁泰山玉女。經其玉成,重會盈盈。當雞聲報曉,王山拜別出洞,但見蒼崖古木,日觀峰北巨石上猶題著盈盈一詩:“絳闕珠宮鎖亂霞,長生未曉棄年華;斷無方朔人間信,遠阻麻姑洞裡家。歷劫易翻滄海水,濃春難謝碧桃花;紫台樹隱瑤池闊,鳳懶龍嬌日又斜。”後王山撰《盈盈傳》(載宋李獻民編《雲齋廣錄》),詳記他這番奇特經歷。
《紅樓夢》中的“冷月葬花魂”,正是化用了吳女盈盈“碎花魂、葬花骨”、“空使雕闌對寒月”的詩句。程毅中先生認為:盈盈的《傷春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林黛玉《葬花詞》的先聲。”(《宋元小說研究》頁124,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此外,有的紅學家還認為:“時復好顰”的盈盈還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出現的林黛玉型的怨女”(薛洪勣《“冷月葬花魂”還有更早的淵源》,載《紅樓夢學刊》1985年第1輯)。王人恩先生則比勘兩書,指出:“王山之入溪洞,有如寶玉之入太虛幻境。”(王人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考論》,載《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2輯)這些,都可以看出《盈盈傳》對《紅樓夢》創作的影響所在。
“太虛幻境”原型出泰山
《紅樓夢》中以其五彩椽筆,生動描畫了一處“幽微秀靈地,無可奈何天”的夢幻世界“太虛幻境”。小說中這一理想境界的構築,實與泰山信仰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脂硯齋在揭出“太虛幻境”時特筆作批:“余今意欲起‘太虛幻境’,似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已明晰揭櫫“太虛幻境”與陰司信仰的文化淵源。秦漢以迄漢唐,中國人信仰的陰府冥界一直被認定為泰山。唐宋以後,“泰岳陰司”開始具體化,不僅官署被定名為“司”,成為“七十司”;而且各司名稱也陸續出現,構成一龐大的冥府行政系統,其設定完備,法度森嚴,用具體形象彰顯了懲惡揚善、陰府無私的信仰觀念。《紅樓夢》寫“太虛幻境”,其內部結構皆由“司”組成,如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這一場景,確與“泰岳陰司”信仰十分接近。小說中警幻仙子言道:“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繼之寫寶玉“進入門來,只見有十數個大櫥,皆用封條封著,看那封條上,皆是各省地名。”而泰山有簿錄記人生死之說,源起甚早,至唐,生死簿錄又演化為備記生人年壽、生平、際遇、功過的譜冊。如唐人《河東記》敘舉子李敏求游泰山地府故事,其中寫道:“院有四合大屋,約六七間,窗戶盡啟,滿屋唯是大書架,置黃白紙書簿,各題簽榜。”唐人筆下的陰司“大書架”與雪芹筆下的幻境“大櫥”幾無二致,而所庋簿冊預言世人命運也如出一轍。在“太虛幻境”“珠簾繡幕,畫棟莊嚴”的香艷環境中,潛伏著一道污濁兇險的暗流——“忽爾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無橋樑可通”,“迷津內水響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竄出,直撲而來”。傳說在泰岳幽府之中,亘有一河,名曰“奈河”。“太虛幻境”中的“迷津”,明顯帶有泰山地府“奈河”的影子。 “泰岳陰司”的信仰與景象,一直是古代小說創作的一大母題。從敦煌變文《唐太宗游地府》到後來的《太平廣記》、《西遊記》、《聊齋志異》、《續金瓶梅》等書,無不有“游冥”的情節。寶玉在“幻境”中入諸司、觀簿錄、阻黑水、困迷津,顯然是汲取了上述“游冥文學”的素材。
“太虛幻境”固然曾借景於“泰岳陰司”,但絕非是對後者的模拓或翻版,而是借其形而易其神,使之成為體現作者美學思想的全新創造。但作者的這番創新也並非是無源之水與無根之木,乃是來自泰山信仰的另一層面——碧霞元君信仰。碧霞元君信仰源起於宋,最早出現其文學形象的作品,是北宋王山的自敘體小說《盈盈傳》(見上)。這篇小說中描述之泰山玉女形象,年齡為二十四五,是一青春女性;所居雖在泰山,但不是“列案諸司”之幽府,而是“洞門重樓”之仙宮;其司掌天下為情所困之痴兒怨女。曹雪芹正是參照碧霞元君這一愛情青春女神的早期形象,塑造成“幻境”之警幻仙姑。
如果將“太虛幻境”與“泰岳陰司”進行一番比對,便會發現前者正是對後者的“反照風月寶鑑”:“泰岳陰司”各司設定,上及鬼神,下及動植,卻獨獨不曾為天下女性設一專司;行為上有“孝順”、“殺生”、“忠直”、“墮胎”等,唯獨缺乏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愛情。雪芹的“太虛幻境”則反其道而行之,其境是清一色的女兒國,內中諸司若“痴情”、“結怨”、“朝啼”、“夜哭”、“春感”、“秋悲”、“薄命”等,無一不是圍繞女性感情與女子命運而設立。“泰岳陰司”突現的主題色調是恐怖與血腥。罪人面對的末日審判,充滿了仇恨、報復、懲罰、殺戮。而“太虛幻境”凸現的主題色調則是淒艷與溫馨。當“普天下所有女子”經歷過春感秋悲的人生體驗之後,由警幻仙姑“引渡”她們脫離塵世孽海,使眾花之魂飛升到理想夢幻的“天國”,從此消怨怯恨,得到永久的靈魂安寧。“泰岳陰司”的主神是神秘威嚴的男神東嶽大帝,而“太虛幻境”的主宰者則是美麗多情的警幻仙姑。與岳帝“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不同,仙姑則是“專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訪察機會,布散相思”。如果說“泰岳陰司”的主色是“黑”,那么“太虛幻境”的主色則是“紅”了。作者以其熾熱的生命情感和對新世界的美好憧憬,創造出“觀者惡其荒唐,余則喜其新鮮”(脂批)的“太虛幻境”,為中華文學“別開一情色世界”。從其文化淵源上來講,則“太虛幻境”可謂是自“泰岳陰司”黑水汪洋中綻放的映日荷花!

體育領域

第十一屆全運會吉祥物 第十一屆全運會吉祥物

在2009年濟南舉辦的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演出上,泰山元素彰顯得淋漓盡致:從介紹泰山文化的《雄峙天地》被放在開幕式演出第一篇章《齊魯魂》之首,到巨大的泰山造型從濟南奧體中心拔地而起,泰山之巍峨讓億萬觀眾為之讚嘆。
早在開幕式之前,開幕式的執行導演劉冠麟首次面對媒體時,曾經賣了個關子:現場將有一座泰山,到時候

你們等著看它是怎么崛起的?在16日晚的開幕式上,泰山拔地而起的場景讓人讚嘆:泰山仿似從泰安搬到了開幕式會場上,如此得壯美!
據介紹,在現場總共有48台高科技的巴克投影燈,這座泰山就是通過這些燈投影出來的。當開幕式進行到“泰山雄峙天地”的環節時,燈光緩緩地從下而上照射到碗幕上,一座高達26米的泰山便拔地而起,直聳入天,從而塑造了這樣一種境界:五嶽獨尊,國泰民安。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當著名播音員方明吟出這首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巨碗”之上,巍峨的泰山從浩瀚雲海中聳立,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盡顯了山巒起伏的造化神秀、自然之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雄勁灑脫的毛筆字型,在巨碗狀的帷幕上緩緩“書寫”出《望岳》中的一行行詩句;當“五嶽獨尊、國泰民安”這樣具有深刻意義的泰山石刻,在延綿起伏的泰山山脈畫面的映襯下越來越清晰,讓550萬泰山兒女無不為之自豪:巍峨的泰山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矗立在華夏兒女心中,成為對國泰民安的祈福。

展會板塊

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青島市百果山森林公園舉行。此次世園會不僅是展示世界園林園藝精品和科技成果的非貿易性展會,也被稱為世界園藝文化和園林科學的“奧林匹克盛會”。在此次世園會上,承載泰山美景與文化的泰山園日前正式開園納客,吸引了全球各地大批遊客前來觀看,園內山環水繞,可以看到石敢當、黑龍潭等泰安當地景色,泰山元素隨處可見。

泰山園圍繞泰山石敢當這個主題,建設了泰山玉印、石敢當雕像、十八盤、黑龍潭等九處景點,還運用泰安特色的植物造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景觀層次鮮明有序。而且,雕刻《泰山頌》的石壁是天然石,設計者將其加以保留並重新加工。他告訴記者,“這些泰山當地文化經典元素的融入,使泰山景觀與文化元素貫穿其中互為映襯,充分體現了因景而設、因景而生的設計思想,泰山文化在此仿佛觸手可及,隨處可見。

泰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是自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而泰山園中運用的幾處景點是巍巍泰山一個側面寫照,它是自然生態和中華文化相結合的設計,倡導“生態”、“文化”和“永續發展”理念,同時也是中國“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傳統思想的延續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