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樓

泰和樓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泰和樓在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古城。為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棗莊市政府在重建台兒莊古城的同時,規劃設計了位於古城核心區的標誌性建築——泰和樓。泰和樓由海峽兩岸知名專家聯袂設計,規劃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有七層,總高度為45米,主體高度為38米。

泰和樓呈現三層涵義

泰和樓由海峽兩岸知名專家聯袂設計,規劃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有七層,總高度為45米,主體高度為38米。具體有三層含義:

樓在古代有軍事防禦作用

可以登高望遠,撫今追昔,展望未來。

樓定為七層

“七”是中華民 族的幸運符號,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主體高度為38米,代表了38年的台兒莊大捷。

復興

代表著未來。內部樓梯設計為大運河造型。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體現,大運河的走向顯示了復興之路,象徵在中華文明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在泰和樓西北側採用現代設計理念設計有“交流橋”,寓意兩岸的交流與溝通。

建設背景

作為一座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的古城,台兒莊歷史上的台兒莊大捷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一場重大勝利,是三萬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台兒莊古城,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鑒於台兒莊大戰在海內外,為傳承千年運河文化,弘揚民族團結精神,繁榮文化旅遊產業,棗莊市政府決定重建台兒莊古城。重建的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個大景區和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再現當年“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城,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也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

重建後的台兒莊運河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奠基儀式

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山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群;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瑀,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徐立德;棗莊市黨政領導劉玉祥、陳偉等為泰和樓奠基。

奠基儀式由山東省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主持。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在致辭中對棗莊市恢復重建台兒莊古城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則高度評價了中共棗莊市委、棗莊市人民政府為推動兩岸交流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劉玉祥代表棗莊市委市政府對陳元豐等領導,連戰先生等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

連戰奠基儀式 連戰奠基儀式

媒體報導

2010年5月4日下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泰和樓在台兒莊古城隆重奠基。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炳才,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群,中央台辦交流局副局長嚴中洲,中央台辦聯絡局副局長王育文,中國旅遊協會副秘書長蔣齊康,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顏世元,省委台辦主任倪明元,省旅遊局局長於沖,省委台辦副主任張志強,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瑀,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徐立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丁懋時,市委書記劉玉祥,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市政協主席鄧滕生,市人大第一副主任李峰,和區領導劉玉冰、霍媛媛以及其他黨政領導參加了泰和樓奠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主持奠基儀式。

連戰和夫人連方瑀參觀運河古城 連戰和夫人連方瑀參觀運河古城

台兒莊古城,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據《嶧縣誌》記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乾隆稱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在戰火中化為廢墟,為傳承千年運河文化,弘揚民族團結精神。繁榮文化旅遊產業,2008年4月8日,棗莊市決定重建台兒莊古城,重建的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個大景區和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再現當年“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體,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也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目前一期核心區的A區主體工程已完成,並於2010年五一期間試運行。

台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存最多的抗戰名城,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台兒莊大戰是中國人民8年抗戰的一場重大勝利,是3萬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永載於民族史冊。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鑒於台兒莊大戰在海內外特別是在廣大台灣同胞、海外僑胞中的廣泛影響,棗莊市構想以台兒莊大捷的光輝歷史為紐帶;以重建被戰火毀壞的台兒莊古城為契機在台兒莊搭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推動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2009年12月16日,經中央台辦批准,在台兒莊設立了國家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於12月17日,舉行了成立大會及揭牌儀式。自台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以來,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這個平台,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兩岸交流活動,擴大了交流基地的對外影響。為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棗莊市在重建台兒莊古城的同時,規劃設計了這座位於古城核心區的標誌性建築——泰和樓。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在奠基儀式上做了重要講話。他說,古老的大運河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台兒莊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台兒莊大戰見證了我們這個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共赴艱難的頑強意志。今天的台兒莊是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充滿希望,也充滿期待的土地,作為一個新平台、新載體,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建設必將進一步促進魯台交流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台兒莊將見證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共懷手足之情,攜手走向未來的新努力、新理想,這也是台兒莊為我們這個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兩岸人民同宗同族,沒有任何恩怨不可以化解,沒有任何傷痛不可以撫平,沒有任何隔閡不可以消弭。五年前,胡錦濤總書記會見連戰先生,開啟了兩岸關心和平發展的新征程,五年來,兩岸關係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兩岸交流日趨活躍。

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講話 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講話

他指出,山東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魯台交流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他要求,要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4月29日在上海會見連戰先生和出席世博會開幕式的台灣各界人士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重要措施,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泰和樓建設為契機,弘揚優良傳統,順應歷史潮流,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務實的舉措積極推進魯台交流合作在上新台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炳才在講話中指出,設立台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順天時,得地利,聚人和。基地設立以來,棗莊市精心組織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泰和樓是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誌性建築。它的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激勵著兩岸同胞凝心聚力,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共同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他表示,中共中央台辦海協會將支持棗莊市切實建設好、利用好這個基地,大力推進與台灣各界的交流與合作,使之成為推動兩岸同胞交流、交往、促進兩岸合作共贏的新平台。他希望基地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擴展功能,切實提高對台交往和服務台胞的功能。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講話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講話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中共棗莊市委、棗莊市人民政府為推動兩岸交流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他說,第一次和家人、朋友來到這個千古名城,出席這個活動,心中充滿了憧憬、感懷以及感恩之情。1938年在這個地方發生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這次戰役充分展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同仇敵愾,犧牲奉獻,為國為民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復興興盛、進步發展的財富。去年,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設立和今年泰和樓的新建是一個歷史的時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更是美好未來的開始。他希望海峽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舟共濟,深化交流,共創美好的未來。

市委書記劉玉祥代表棗莊市委、市政府對陳元豐等領導、連戰先生等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泰和樓的奠基標誌著交流基地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他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台兒莊古城建設步伐,高質量、高標準的搞好泰和樓以及有關項目建設,切實打造好兩岸交流平台,充分發揮交流基地平台的作用,精心策劃,實施各項交流活動,推動兩岸人員往來,推進雙方經貿文化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為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奠基儀式 奠基儀式

奠基儀式上,百名少年兒童朗誦了中華經典詩文《論語·學而篇》和《齊魯青未了》,放飛了和平鴿和象徵中華騰飛的“中華龍”風箏。奠基儀式舉行前,中央和省、市領導及連戰先生等還參觀了台兒莊大戰紀念館,觀賞了在古城進行的地方柳琴戲和運河大鼓等表演,並題詞、植樹紀念。奠基儀式結束後,舉行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旅遊合作簽約儀式。

泰和樓 泰和樓

泰和樓整體設計三大特點

泰和樓在整體設計上有三大特 點:

一是建築由下至上是反映歷史的漸變與對比。在泰和樓外部上,採用斗拱來展現歷史的漸變,即自第一層到第七層的斗拱,分別採用唐朝至清朝的斗拱設計風格,同時樓尖採用現代的表現手法和設計理念,代表對未來的展望。內部樓梯設計為大運河造型,象徵中華民族文明,同時內部通過實物、數碼影像、數碼圖片,自底層到最高層來反映從7300年的北辛文化到現在的中 華文明延續和傳承。

二是建築凸現磨難與戰爭的痕跡。在內部樓梯上通過彈孔、圖片等來展現戰爭,體現台兒莊大捷的偉大和意義。

三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泰和樓外部採用古代傳統樓閣設計風格,內部則採用以大運河為造型的抽象的樓梯設計風格,同時以數碼影像等現代元素展現中華民族文明史的內容。此外,在樓閣玻璃、樓尖等細部也採用現代的設計風格和展示手法。

泰和樓奠基 泰和樓奠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