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

泣血

泣血,漢語辭彙。 拼音:qì xuè 釋義:1、無聲痛哭,淚如血涌。一說,淚盡血出。形容極度悲傷。 2.指因極度悲痛而無聲哭泣時流出的眼淚。

基本信息

詞目

泣血

拼音

qì xuè

典源

《禮記·檀弓上》

「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東漢·鄭玄註:「言泣無聲如血出。」

引證解釋

1、無聲痛哭,淚如血涌。一說,淚盡血出。形容極度悲傷。

《易·屯》:“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唐 李商隱 《祭裴氏姊文》“不幸不佑,天實為之,椎心泣血,孰知所訴。”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九十一:創巨痛深,茹荼泣血。某以拙薄,叨鎮藩維。偕分天子之茅土,共列太常之旌旗...

宋 歐陽修《皇祐四年與韓忠獻王書》:“某叩頭泣血,罪逆哀苦,無所告訴。”

清 田蘭芳《皇清太學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 康熙三十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初十日,不孝男僩、偉泣血納石。”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願我國民,從茲勿忘此彌天之恥辱可耳。泣血陳辭,不知所云。”

2.指因極度悲痛而無聲哭泣時流出的眼淚。

《晉書·王敦傳》:“聞之惶惑,精神飛散,不覺胸臆摧破,泣血橫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