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紅亭

泣紅亭

《泣紅亭》是一部清朝尹湛納希用蒙文寫的長篇小說。它以曲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描寫,優美的詩詞歌曲,獨特的藝術風格,強烈地吸引著廣大蒙古族讀者。

簡介

尹湛納希(1837—1892)是蒙古族近代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道光十七年,他出生在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縣下府鄉)的貴族世家。光緒十八年,他五十六歲時因逃亂,病逝於錦州藥王廟。尹湛納希的父親協理台吉旺欽巴拉是成吉思汗第二十七代嫡系子孫。一八四一年英國侵略軍進犯渤海沿岸,旺欽巴拉奉命出征,是位愛國將領;他愛好文學、歷史,家中有豐富的藏書。他曾撰寫《大元盛世青史演義》,寫到第八回因病去世,以後由尹湛納希繼續完成。
尹湛納希博覽群書,精通蒙、漢、滿、藏文,還擅長畫山水花鳥。他自幼生活在農村,喜歡和農民談心,為農民畫像。他認真地向民間口頭文學學習,回之他的的文筆具有獨到的流暢與清新。他厭惡官場利祿,不願與權貴交往,辛勤地從事寫作。現已發現的尹湛納希的遺稿約有一百五十萬言。
《泣紅亭》成書的時間在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的洋槍洋炮打開了大清天朝的大門。這時,反帝反封建、渴望民主、平等、自由,要求個性解放的民主主義思潮也迅速傳播開來。尹湛納希熟悉公侯王府的內幕,親眼看到人民的困苦,使他對封建制度這將崩大廈無可挽救的裂痕逐漸有所認識。他幻想出現一個象他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讓蒙古人民懂得自己的歷史,記著自己的祖宗。”(《青史演義》序)但是嚴酷的現實破滅了他的希望。
尹湛納希三十歲以後,用蒙文翻譯了《紅樓夢》。他說:“昔曹雪芹著《紅樓夢》,余觀此書,悲歡離合,緣結三生。嬉笑怒罵,誨醒冥頑之眾;化身千百,論述補天之方。情愫纏綿,波讕翻奇;無盡相思,昭然歷歷。故擬招彼之芳魂,抒己之胸臆;豈著意於綺語,綴散花於短章。濡墨揮毫,萬言難盡也。”(《一層樓》序)
尹湛納希從曹雪芹那裡學習了生動流暢的漢語白話,大大豐富了蒙古族的文學語言,特別是他學習《紅樓夢》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深刻、尖銳地反映社會現實,細膩生動、具體形象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他象曹雪芹寫賈府那樣,寫了忠信侯賁府,創作了長篇小說《一層樓》與《泣紅亭》這兩部姊妹篇。
寫賁侯之子璞玉和他的表姐盧梅、琴默、盛如之間的愛情故事。這三位小姐都長期寄居賁府,從小與璞玉青梅竹馬,有了深厚的感情。賁母看中了琴默,賁侯看中了盛如,璞玉之母金夫人看中了盧梅,都私下為璞玉定了婚約。璞王卻愛慕著盧梅。後來賁侯給璞玉高攀了蘇節度使的小姐蘇己。蘇已婚後不久病死,盧梅等三人也都四散飄零;他們的愛情便以悲劇告終。

相關信息

《一層樓》

《紅樓夢》

《青史演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