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X-37

波音X-37

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 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 2005年,X-37準備進行無動力投放試驗。

波音X-37(全稱為波音X-37先進技術驗證機,Boeing X-37 Advanced Techonology demonstrator)是由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其能夠連續飛270天、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無法捕捉。它的大小是X-40的約120%,約為現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該項目於1999年啟動,2004年由美國國防部接手。2006年4月7日進行了第一次投放測試。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
波音X-37(全稱為波音X-37先進技術驗證機,Boeing X-37 Advanced Techonology Demonstrator)是由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其能夠連續飛270天、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無法捕捉。它的大小是X-40的約120%,約為現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該項目於1999年啟動,2004年由美國國防部接手。2006年4月7日進行了第一次投放測試。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波音X-37飛行想像圖 類型 無人太空飛機 生產公司 波音公司 首次飛行 2006年4月7日(投放測試)2010年4月22日 使用狀態 試驗開發階段 主要用戶 NASA / DOD(X-37A)美國空軍(X-37B) 發展自 波音X-40波音X-37(全稱為波音X-37先進技術驗證機,Boeing X-37 Advanced Techonology Demonstrator)是由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其能夠連續飛270天、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無法捕捉。它的大小是X-40的約120%,約為現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該項目於1999年啟動,2004年由美國國防部接手。2006年4月7日進行了第一次投放測試。2010年4月22日X-37首次試飛。 波音X-37飛行想像圖 類型 無人太空飛機 生產公司 波音公司 首次飛行 2006年4月7日(投放測試) 2010年4月22日 使用狀態 試驗開發階段 主要用戶 NASA / DOD(X-37A)美國空軍(X-37B) 發展自 波音X-40

199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了Future-X計畫,該計畫分為了兩個子計畫,其中的“探險者”計畫即成為了X-37計畫。1999年,NASA與波音公司簽署協定,進行一項為期4年的X-37驗證機項目,總投資為1.73億美元,其中波音公司投資了6700萬美元與價值1600萬美元的實物。其後,美國空軍也加入進來,同時投資了1800萬美元。
2000年,波音公司研製出了X-40A(X-37的85%縮比測試機),並交付給NASA。2001年3月至5月間,X-40A由CH-47直升機將其吊起在空中進行了七次無動力投放試驗。2002年,美國空軍停止了投資,而NASA與波音公司則繼續簽訂了3.01億美元的契約進行研製。
2004年,NASA認為此項目不再符合其長期目標,因此將它交給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進行開發,同時也成為了機密項目。
無動力投放試驗
2005年,X-37準備進行無動力投放試驗。原先計畫使用B-52轟炸機攜帶X-37,但之後決定改用白色騎士號。6月21日,X-37首次升空。2006年2月及3月,曾兩次計畫進行投放試驗,但因天氣原因而推遲。
2006年4月7日,X-37首次進行了無動力投放試驗,但著陸時衝出跑道,頭部受損。8月18日與9月26日,又進行了兩次投放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成功著陸。
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
X-37B準備起飛2006年11月,美國空軍宣布以X-37A為基礎發展X-37B,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Orbital Test Vehicle,OTV),由美國空軍下屬的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主持,同時NASA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也參與研製。原定於2007年底至2008條規初試飛的X-37B,幾經推遲後將首飛時間改到了2010年。
2010年4月22日,第一架被命名為OTV-1的X-37B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4],並預計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降落.
2006年11月,美國空軍宣布以X-37A為基礎發展X-37B,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Orbital Test Vehicle,OTV),由美國空軍下屬的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主持,同時NASA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也參與研製。原定於2007年底至2008條規初試飛的X-37B,幾經推遲後將首飛時間改到了2010年。2010年4月22日,第一架被命名為OTV-1的X-37B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預計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降落。2006年11月,美國空軍宣布以X-37A為基礎發展X-37B,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Orbital Test Vehicle,OTV),由美國空軍下屬的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主持,同時NASA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也參與研製。原定於2007年底至2008條規初試飛的X-37B,幾經推遲後將首飛時間改到了2010年。 2010年4月22日,第一架被命名為OTV-1的X-37B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預計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降落。

X-37B的具體飛行任務為軍事機密,歸屬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控制。美國軍方採購了第二架性能更好的X-37B飛機,計畫於2011年試飛。
美國一直堅稱研製X-37B的主要目的是科研。美空軍副助理部長佩頓(Gary Payton)在2010年4月22日辯稱:“我不知這為何會被說成太空武器化,這只是太空梭的升級版。”
一些航天業內人士認為X-37B實際上是一種先進的太空戰鬥機或太空作戰太空飛行器,美軍對披露X-37B表現出來的謹慎,實際上是一種欲蓋彌彰的行為。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太空飛行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等。X-37B很可能將是人類首架太空戰鬥機。另根據媒體推測,美國太空戰機大致在2015年定型,到2025年方能真正形成戰鬥力。
而美國軍方公開的訊息是X-37B尚處於驗證機階段,且其研發進度一再拖延。太空戰機的概念和研究從上個世紀二戰前提出到現在近百年過去了,進展並不順利。
中國軍事裝備專家張召忠少將認為美國會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徹底顛覆現有軍事武器體系的作戰系統。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籍專家香農·凱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太空戰機真的研製成功,那么對它來說,現有的其他武器系統不過是原始的弓箭和長矛而已。“這比核武競賽更危險”。 美國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X-37B的試飛“非常清楚地表明‘太空武器化’已經開始”。
俄空軍前司令科爾努科夫稱俄羅斯或因此成第二個“伊拉克或南斯拉夫”。他認為,俄羅斯沒有能力防禦來自太空的打擊,“這意味著短期內美國已具有出手無人能敵的能力”。
亦有部分中國軍事專家認為X-37B不是真正的太空戰機,美國的太空戰機SMV計劃距離投入實用還遙遙無期,美國現在公開此項目更多的是出於戰略威懾和誘導的意義。
X-37A原先以高純度的過氧化氫和JP-8煤油作為推進劑。但X-37B則改為了甲基肼(MMH)和N2O4的雙組元自燃推進劑,雖然MMH有劇毒,然而技術上則更為成熟。
乘員: 無
長度: 29呎3吋(8.9米)
翼展: 14呎11吋(4.5米)
高度: 9呎6吋(2.9米)
翼面積: ()
空重: ()
載重: 11000磅(4990公斤)
發動機: 1×Rocketdyne AR2-3 火箭引擎, 6596磅力(29.341千牛頓)
電力: 砷化鎵太陽能板、鋰離子電池
性能
軌道速度: 每小時17500英里(每小時28200公里)
軌道: 低地球軌道
軌道飛行時間:最長270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