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什定律

波什定律--由法國學者羅瑟琳·波什提出,它認為表揚愈具體,愈能達到鼓勵的目的。波什定律告訴領導者表揚員工要有針對性。員工一旦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很好,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得更好。

波什定律
波什定律:表揚愈具體,愈能達到鼓勵的目的。

提出者:法國學者羅瑟琳·波什。

評註:一旦知道了什麼地方做得很好,人們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得更好。

波什定律的管理啟示[1]
波什定律告訴領導者表揚員工要有針對性。員工一旦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很好,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得更好。現在的領導者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表揚員工的重要性了。表揚既是領導者對員工行為的肯定,也是領導者對員工付出的一種感激,它對員工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

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勵。激勵這個詞可以分開理解,激叫做刺激,勵叫做獎勵。人的心靈的溝通很重要,所以可以通過一些刺激與獎勵的行為來達到目的。先有感性認識,才有理性提升。既然要考就不要囤固地隨意而過,他很在意。

具體的表揚使人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雖然只是一個小的進步,小的貢獻、但你提出表揚時,他內心裡升騰出被尊重感就會使他充滿一種要超越這一次貢獻的願望。世界上所有的奇蹟都是在強烈的欲望下產生出來的。一旦知道了什麼地方做得很好,人們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到更好。

在激勵的理論中,動機學派的激勵理論最為企業界所熟知,但是真正將之套用得體的卻並不多。許多人迷戀於制度的創新,管理權力的分配,惟獨將人性最重要的幸福追求忘記了,結果我們看到的無不是痛苦的員工戰戰兢兢地面對疲憊不堪的上司。管理者必須以真正誠懇的尊敬和親切對待自己的員工。管理者必須去了解員工的為人,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困難和他們的希望,必須尊重和讚賞他們,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心,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從而實現業績的提升。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結論,激勵的根本所在,乃是員工的內心,那是他的動力源泉。

波什定律示例[2]
南非的古老傳統

南非有一個古老的小村莊叫巴貝姆村,這個村里保留了一個古老的傳統,那就是當有人犯錯誤或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的時候,這個襯裡的人對他不是批評或者指責,而是全村人將他團團圍住,每個人一定要說出一件這個人做過的好事,或者是他的優點。村子裡的每個人都要說,不論另女老幼,也不論時間長短,一直到再也找不出他的一點點優點或者一件好事。犯錯的人站在那裡,一開始心裡志念不安,或懷有恐懼、內疚,最後被眾人的讚美感動得涕淚交流。眾人那真誠的讚美和誇獎,就如一服良藥,洗滌掉他的壞念頭和壞行為,使他再也不會犯以前犯過的錯誤。

宣爾斯·施瓦普的讚美

曾任卡內基鋼鐵公司董事長的查爾斯·施瓦普就說過:“我很幸運具有一種喚起人們熱忱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讚美和獎勵。沒有比受到上司批評更能扼殺人們積極性的了。我絕不批評人,而是激勵人自覺去發揮他的作用。嘉許下屬我從不吝裔,而批評責備卻非常小氣。只要我認為某人出類拔萃,就會由衷地給予讚美,並且不惜拿出所有的讚詞。”

讚美是人際關係走向融洽的法寶之一,人人都需要讚美。

在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應當學會鼓勵和讚美。要想使讚美得到良好的效果。你必須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讚美建立在深厚的基礎上。把讚美列為每天的議事日程,因為讚美本身就有著一種愉悅的氣氛,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活躍的小環境。在這樣的團隊中,人們既會明確、強化自身的長處,又會明確、學習別人的長處。個體呈擴散狀,向多樣化發展;集體呈聚斂狀,向一致化發展。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團隊,都是十分有利的。

經驗之談:一旦知道了什麼地方做得很好,人們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得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