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倫

泠倫,也有人稱作伶倫。《呂氏春秋.仲夏紀》里記載,泠倫是中國音樂的始祖!相傳泠倫是三皇五帝時代黃帝身邊的一個樂官,是我國古代音律的發明者。

歷史記載

傳說黃帝讓他(與榮援一起)制定音律,他從大夏的西邊一直走到崑崙山北,才在山後發現了一種適宜於做律管的竹子,他採伐了一些筆直而且厚薄均勻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長的管,將它吹出的聲音定為黃鐘律。
後來又按比例製作了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管,帶到崑崙山下,根據鳳凰的叫聲來進行矯正。
據說,公鳳凰能叫出六種聲音,雌鳳凰能叫出另外六種聲音。這十二種聲音正好與他製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聲音相同。泠倫將十二樂律的奇數音叫做“律”,偶數各音叫做“呂”。合起來就叫做律呂。十二律正好是一個八度的音程。

發明創造

接著泠倫又製作了是二口編鐘,使他們同宮、商、角、征、羽相配合。
這些完成以後,便於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當太陽出現在奎方位的時候,由伶倫指揮,演出一場盛大的樂舞。樂舞的名字叫《鹹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