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年鑑

2008年泗縣年鑑

泗縣四班子負責人名單

縣委書記:許廣斌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廣斌
縣長:晏金星
政協主席:戴朝
紀委書記:史耘

泗縣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泗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與江蘇省睢寧縣、泗洪縣接壤。古稱虹縣、泗州,1912年4月廢州制,改稱泗縣。全縣轄15個鄉鎮,一個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787平方公里,耕地180萬畝,總人口90萬。2008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8.5億元,增長13.8%,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實現財政收入2億元,增長3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億元,增長22.6%;固定資產及房地產投資28億元,增長44.9%;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711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純收入3780元,增長2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工業經濟。全年引進項目228個,到位資金26.5億元,增長68.9%。落地千萬元以上項目4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實現工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42%;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8.7%。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泗城、大莊、長溝等三個新型鄉村工業試驗區以及其他鄉鎮工業集中區已具雛形。企業改制工作積極穩妥推進,32家國有集體企業順利完成改制。紮實推進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工作,完成了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農村經濟。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7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南虹紡織集團晉升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7家,比上年淨增9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27家;成功註冊了“新聯”牌種雞、“三灣村”牌蔬菜、“蜜戀”牌草莓等7個農產品品牌;“南虹”牌紗線、“中原大帝”牌麵粉等3個農產品品牌榮獲“宿州市名牌產品”稱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總投資近2000萬元的新汴河長溝大橋、新雎河前李大橋開工建設,編制並開始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恢復性工程三年規劃。勞務輸出總量達到25萬人,年勞務收入15億元以上。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1.35億元補貼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位。農業普查工作穩步開展,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城市建管。高標準編制《泗城總體規劃》、《開發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創造土地收益1.3億元。圍繞“三城同創”目標和“城市建設跨越年”要求,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入1.5億元,4個方面30多類70多項重點工程基本完成既定目標,縣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城市供水、污水管網、垃圾處理等市政建設項目批准實施。城市綜合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區拆遷面積15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竣工驗收面積25萬多平方米,城市綠化、亮化工程紮實有效推進,新增綠地面積40萬平方米。
民生工程。足額落實縣級配套資金近1900萬元,十八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農村低保完成提標擴面,五保供養實現應保盡保。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處,解決了1.7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652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 %以內。
社會事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再創佳績,受到市政府通令嘉獎;泗縣二中省級示範高中正式掛牌;縣職教中心已完成規劃設計及征地等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化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負債6000多萬元。深入開展計畫生育專項治理,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縣人民醫院綜合病房大樓開工建設,5個鄉鎮衛生院和50個村級衛生室全面竣工並陸續投入使用,三級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成功舉辦第二屆泗州戲文化藝術節,成立泗州戲藝術研究會,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27個。
【第二屆泗州戲文化藝術節】2008年11月17日至19日,第二屆泗州戲文化藝術節在泗縣隆重舉行。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地方戲之一,泗縣是泗州戲的發源地。為進一步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泗縣在成功舉辦第一屆泗州戲文化藝術節的基礎上,又舉辦了本次藝術節,目的是要以戲為媒介,打造城市形象,豐富城市內涵,彰顯地方特色,。在本屆藝術節上,泗縣精心組織安排了中國首屆拉魂腔戲曲演唱大賽、泗縣名、特、優、新產品展示會和招商引資洽談會等活動,並推出一大批經濟技術合作項目和招商項目。以實現弘揚泗州戲,宣傳新泗縣;以戲為媒,招攬八方賓客的辦節初衷,達到以節促商,以節交友的目的。
【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泗州戲之鄉”】泗縣是泗州戲的發源地,泗州戲在泗縣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民眾基礎。2006年泗州戲被國家首批列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同年泗縣被省戲劇家協會命名為“泗州戲之鄉”;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泗州戲之鄉”。為保護和發展泗州戲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泗縣每兩年舉辦一交泗州戲文化藝術節旨在繁榮宿州文化,振興泗州戲,崛起新泗縣, 對推動泗縣的三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並產生深遠影響

2007年泗縣年鑑

泗縣四班子負責人名單

縣委書記:許廣斌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廣斌
縣長: 晏金星
政協主席:戴朝華
紀委書記:史壇

泗縣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泗縣年鑑泗縣年鑑
泗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與江蘇省睢寧縣、泗洪縣接壤。古稱虹縣、泗州,1912年4月廢州制,改稱泗縣。全縣轄15個鄉鎮,一個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787平方公里,耕地180萬畝,總人口88 . 7 萬。 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59. 8 億元,增長11.1 %;財政收入1.5億元,增長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4 億元,增長76.2 %;農民人均純收入3085元,增長22%。
工業經濟。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71家,實現增加值8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65%,合指數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1個百分點,產品產銷率達98.48%。企業改制積極推進,泗縣米廠、大莊軋花廠等9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或基本完成了改制任務。
招商引資。全年引進項目182個,實際到位資金15.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10個,到位資金9.3億元。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完善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承載能力 ,2007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6.28億元,同比增長26%。劉圩、黃圩等鄉鎮工業集中區初具雛形,集中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超過20家。
城市建設。“七路兩場”等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全面開工,主要路段和府前廣場已經基本竣工。投入700多萬元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綜合開發步伐加快。嚴格實行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為城市發展積累資金1.5億元。全年房地產拆遷總面積20萬平方米,開發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
農村經濟。全年實現糧食總產57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企業達到65家。完成新農村的規劃設計,黃圩鎮三侯村、墩集鎮單溝村分別被評為“ 四 清四改”和產業結構調整先進村。啟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成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水泥路250公里;發放各類涉農補貼資金7833萬元。
社會事業。配套1200多萬元資金,全面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有效緩解民眾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突出問題。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120個,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08人,被省政府命名為“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縣”。教育“兩基”成果持續鞏固,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增幅居全市第一,受到市政府嘉獎。成功舉辦了縣第六屆全運會,並在市三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紮實開展流動人口和出生性別比治理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7‰以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基本國策得到較好落實。
【城市面貌顯著變化】
2007年我縣投入1.5億元資金,實施城市路網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泗城中心廣場、 府前廣場、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泗城建設加速推進。實行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2007年,積累城市發展資金1.5億元,開發房屋面積100多萬平方米。
2億多元城市基建建設基金,同步推進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設,鋪設整修七條城市主幹道,初步形成“二環三橫四縱”路網結構。城市綜合開發不斷加快,全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5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7萬平方米。泗城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
新泗縣新泗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