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綸

泗綸

泗綸鎮面積160平方公里,是羅定市面積最大的鎮,總人口5.7萬。 2002年,圩鎮面積擴大到3.20平方公里,有主要街道15條,均為水泥路面。 2002年,該鎮有年供水12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間,用戶1020戶。

鎮情概況

泗綸鎮是位於廣東省羅定市西部雲開大山山地,東經111°9′,北緯22°41′,北靠濱鎮,西北與廣

政府人員政府人員
西岑溪市接壤,東西南三面與黎少、扶合、加益等鎮交界。境內大部分屬高丘地帶,年平均氣溫21.2℃,降雨量1500毫米,無霜期345天。泗綸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金、鐵、錳、鉛、鋅、錫、石英石以及高嶺土,其中以鐵、錫、金和高嶺土最為豐富。泗綸鎮面積160平方公里,是羅定市面積最大的鎮,總人口5.7萬。泗綸歷史悠久,在唐代時便為鎮南縣地;歷來是羅定市西部經濟、文化、交通、集市的中心。泗綸人傑地靈,1995年後,曾先後獲省、雲浮市、羅定市文明鎮稱號。圩鎮建成面積2.5平方公里,配套設施完善,交通通訊便利,環境優美、舒適,小城鎮建設1996年獲省首批“嶺南杯”達標獎。有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占地30公頃的大王山風景區,有被評為省一級的文化站和敬老院,泗綸中心校是雲浮市唯一一所被省評為一級的鄉鎮國小和全國綠色國小,創建於1940年的泗綸中學和泗綸幼稚園是雲浮市的一級學校。集貿市場4個。鎮政府駐泗綸圩,距羅定市城區33公里。經濟發展後,鎮政府逐年對圩鎮街道、供電、通訊、供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進行改造、建設,把8000多平方米的舊碗廠、舊鐵廠廠區改造成新式商住區,修建好20多米長的黃茅橋,建成長2000米的文明樣板路,各種設施設備配套的鎮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的文化娛樂中心,文化廣場、大王山公園、新戲院和計生服務大樓。2002年,圩鎮面積擴大到3.20平方公里,有主要街道15條,均為水泥路面。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10多平方米。泗綸鎮是廣東中心鎮。

礦產資源

泗綸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儲存量5000萬噸的高嶺上,儲存量1700萬噸的石英石,現已開採,此外還有

綠色農產地綠色農產地
金、銀、鐵等,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約為1.7萬千瓦。 泗綸山林特產豐富,有籮竹1.7萬畝,目前,全鎮有8000多人利用籮竹編織蒸籠,蒸籠年產值1.1億元,創匯1.2萬美元,以編織蒸籠為主的鎮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是廣東省首批50家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之一;玉桂5.6萬畝,年產玉桂400噸,桂油30噸松脂6.1萬畝,年產松脂1000噸;膠木0.7萬畝,年產膠粉760噸,膠粉是生產衛生香的主要原材料。 “三高”農業綜合開發方面,通過加強規劃引導,扶持大戶,引導小戶,連片發展,籮竹、肉桂、八角、水果、山地雞等基地進一步擴大了規模。近三年來,全鎮新增了肉桂3600畝,八角1000畝,籮竹5000畝,山地雞20萬隻。此外,我們還鼓勵個體集體投資開發特色農業,引種了蠶桑500畝,蓮藕500畝,花卉200畝,青蛙養殖300畝,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鎮農工貿公司的組織協調下,桂產品、土紙、炮竹、蒸籠加工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特別是蒸籠加;工業經過多年扶持,已形成了7個蒸籠加工專業村,4條加工專業街,年產值達1.2億元,成為了帶動千家萬戶奔康致富的支柱產業。2001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2.17億元。
村民有種植籮竹和加工蒸籠的習慣, 2003年種植籮竹農戶8000多戶,種植籮竹2.30萬畝;加工蒸籠農戶8870戶,年產蒸籠1.98億隻,銷售收入1.36億元,出口創匯1100多萬美元,產品遠銷港澳台、東南亞及歐美,被譽為“蒸籠之鄉”。該鎮生產的國際頂級健生貴族香米王“亞燦米” ,是一種天然健生、不施化肥、環保、高質量,集香、甜、甘、滑於一體,食用纖維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糙米100%的靚米,暢銷羅定和香港市場。2003年已建成“公司+農戶”的種植基地,面積550畝。

歷史沿革

泗綸鎮1950年為羅定縣第八區,後改稱泗綸區,1958年撤區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8月撤公社設區,1986年11

鎮街道鎮街道
月撤區設鎮。2003年,轄新城、泗綸、都門等28個村(居)委,全鎮總面積為233.80平方公里,總人口73000人,工農業總產值58434萬元,是1980年2694萬元(此數字為泗綸、都門兩鎮當年的合計數)的22倍。2003年10月併入都門鎮撤銷,併入泗綸鎮的。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前,泗綸工業基礎較好,縣屬的鑄造廠、陶瓷廠、林化廠、高塱紙廠、青桐電站均落戶該鎮,

生產蒸籠用的材料—籮竹生產蒸籠用的材料—籮竹
帶動了該鎮工業的發展,197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18萬元,在全縣排名與素龍鎮一起並列第四。改革開放後,民辦企業逐步興起,水泥、服裝、針織、串花、造紙、陶瓷、編織、紅磚、炮竹、鑄鋼等行業均有涉及。該鎮種植籮竹歷史悠久,70年代以後大量種植,到2002年全鎮面積達2.50萬畝。籮竹種植的發展促進了蒸籠加工的發展,2002年全鎮有加工農戶8100戶,加工蒸籠8200萬隻,全部銷往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產值達12000萬元,創稅利1380萬元。到2002年底,共有鎮辦、村辦、個體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企業549家,當年工業總產值35078萬元,是1980年266萬元的132倍。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泗綸大力發展以肉桂、籮竹、膠木、八角、水果、茶葉、蓮藕、三鳥、鮮魚等為主的種養業和松脂採收,使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02年,糧食總產量16748萬噸。有肉桂5.95萬畝,產桂皮450噸、桂油18噸;籮竹2.50萬畝,加工蒸籠8200萬隻;八角3980畝,採收八角15噸;水果7000畝,收穫2541噸;膠木6950畝,茶葉2800畝,采脂松林6.50萬畝,蓮藕200畝,魚塘(含水庫水面面積)2074畝;生豬飼養量2.14萬頭,出欄1.27萬頭;飼養三鳥100萬隻,農業總產值12305萬元,是1980年2237萬元的6倍,農村人均純收入3850元,是1980年159元的24倍。
2002年,該鎮有年供水12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間,用戶1020戶。有水電站6座,裝機容量1380千瓦,村村通電。安裝程控電話4200台,行動電話1800台。省道荔朱線橫貫全境,已村村通公路,有營運客車24台。有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的鎮文化中心大樓,可容納8000多人的文化廣場,可容納800人的影劇院。有20個村文化室,3個燈光球場,7個水泥球場,18個普通球場。有中學1所,國小18所,幼兒院1所,學生、幼兒9360多人。泗綸中心國小占地23335平方米,建築面積8260平方米,有教學樓、科學樓、學生套間宿舍樓各1幢和教工套間宿舍樓2幢,有衛星地面接收站、閉路電視系統和電腦系統等先進教學設施,2000年11月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和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有設有44張病床的中心衛生院1間,衛生站19間,醫務人員110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