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 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金剛經》中的第二十六品(第二十六分),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每一品為一分,冠名一個小標題使讀者更加快速的了解標題下面的內容。《金剛經》並非只有昭明太子三十二品這一種分法,但是這種分法是最被世人認可的分法。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佛有三十二相、四辯(四種辯才)、八音(八種美妙的聲音),但這些都屬於佛的應身和化身,不是佛的法身所具有的。法身無形無相,而色相是眼根的幻化,音聲是耳根的幻化,如果想以色相、音聲見觀(觀想)或者尋求法身如來,那么永遠也不可能見到如來的法身之體,永遠也到不了真正的佛境界。
正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南懷瑾先生注的第二十六品偈頌:
粉墨登場笙管濃,誰知檻外雪花重。
推窗窺見清涼界,明月蘆花定蹤
人活在世間,乃至一切萬有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在唱戲,窗檻外一片清涼,雪花萬雜,可你不要被這個色相迷住了。如果我們在清淨的境界裡再轉一下,打開窗子看看這個天地,世界上沒有哪一處不清涼,到處都是淨圭,地獄裡頭都是淨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