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現代化:中國法治道路問題研究

三、法律演進中的時間因素 四、法律演進中的空間因素 一、概念解說:政府推進型的法治道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平裝: 313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2265312
條形碼: 9787802265318
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量: 358 g

內容簡介

各國法律現代化的道路有兩種最基本的選擇:一種是政府推進型的法治道路,另一種是社會演進型的法治道路。前者特點:政府(國家)是法治現代化運動的設計者和主要推動者;露者特點:法治主要是在“民間”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和演變出來的,缺乏預先設定的目標和計畫。
儘管二十世紀的中國曾經出現過地方性的民間制度創新的努力,但它最終並沒有獨立地成為法治化進程中的主要動力。原因是什麼?……
對於應藉助何種動力來推進法治的問題,中國法學界主要有三種理論:第一、蔣立山先生倡導的“政府推進型法治模式”。……第二,來蘇力先生倡導的“社會推進型法治模式”。……第三、為避免前兩種模式對政府及社會的作用過分張揚,部分學者折衷調和,主張“政府社會互動型法治模式”。
——汪太賢、艾明《法治的理念與方略》

目錄

序:尋求對中國法律發展的實證解說
一、描述法律演進的三種理論模式
二、法律現代化研究的實證方向
三、本書的基本思路與安排
第一章本土現代化理論與法律現代化
一、“現代化”概念:一種理論旗幟
二、法律現代化:概念與中國視角
三、如何看待法律的歷史變遷?
四、法律與社會轉型
五、中國的法治理想
六、法律現代化與法治概念
七、法律現代化類型劃分的複雜性
第二章 中國法律演進的歷史時空環境
一、西方法律的世界性擴張
二、“時空擠壓”與歷史時空結構的轉換
三、法律演進中的時間因素
四、法律演進中的空間因素
第三章政府推進型的法治道路:原因分析
一、概念解說:政府推進型的法治道路
二、歷史時空背景下的法治道路選擇
三、時間問題的再討論
四、為什麼沒有走“社會演進型”道路
第四章政府推進型的法治道路:動力因素
一、本土政治資源
二、政府推動及與民眾的關係
三、制度創新及與民眾的關係
四、政府推進的成本
五、政府推進的局限性
六、政府推進型道路的“失敗”與可能前景
第五章政府推進型法治道路的歷史演變
一、清末變法:法律轉型及其意義
二、辛亥革命及其後果:從“共和”走向“黨治”
三、三十年代的憲政過渡與黨治體制
四、毛澤東時代:從法律治理模式轉向政治動員模式
五、二十世紀後期:回歸法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