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藍調

出版社: 視評 視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11803849, 9787511803849
條形碼: 9787511803849
尺寸: 23 x 15.2 x 2.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張衛平,東萊蕪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諮詢委員、《清華法學》副主編。1999年初調清華大學法學院任教。1996年,任《現代法學》主編,並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獲得法務部、勞動人事部、法務部“英雄模範”稱號、國家政府津貼獲得者。1993年從講師直接破格評聘為教授,同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日本,分別在東京大學法學部和一橋大學法學部學習研究。
個人獨著: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修訂版)》(2007)、《民事訴訟法(第二版)》(2009)、《民事訴訟:關鍵字展開》(2005年)、《程式公正實現中的衝突與衡平》(1992)、《破產程式導論》(1993)、《訴訟構架與程式》(2000)、《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2003)、《守望想像的空間》(論文集)(2003)、《瑣話司法》(隨筆集)(2005年)、《那門是窄的》(講演錄X2005年)、《知向誰邊》(隨筆集)(2006年)、《推開程式理性之門》(講演錄)(2008年)。

內容簡介

有朋友看到《法學?藍調(張衛平法學隨筆集)》的書名——《法學?藍調》覺得有點意思,但又不無憂慮,會不會讓人誤認為“法學爛掉”或“法學濫調”呢?我說,也許不會,細看就知道了。

目錄

視角
法學家是什麼?
學者·花瓶·化妝師
“法官”與“人民”
陌生人社會”與審判方式
“追求”的意義
東門外的“十字路口”
最貴的東東
視線
在“有”與“無”之間——法學方法論雜談
軍服上那些花花綠綠的標誌
邊看、邊聽、邊想——澳洲法院訪問散記
“法眼”看奧運
大國崛起之道——日本的崛起與法治
“小改”的意義
印象
視窗
哲學家波普爾與舉證責任
“一個人的頒獎委員會”
作為證據的“奧運”
別樣的言說——有感於“德衡證據法論壇”
發展的“瓶頸”
沿承諾起飛
視點
無源之水——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
貧困化的思考
老師,您講的根本沒用!
為什麼不努力
學什麼最好
時間·天賦·汗水
學習民事訴訟法應注意的十一大關係——談談如何學習民事訴訟法
給考博同學的一封信
法科教育三十年敘事
讓思維飛翔
盲從與殘忍的心理解讀——《社會心理學的邀請》、《社會心理學經典導讀》讀後感。
視評
釣魚案”與司法中立
體育造假事件的追問
周杰撞車事件與事實認定和處理的
法律技術
訴訟費用:我們如何面對
如何不讓真相再“躲貓貓”
測謊與證據
“司法腐敗”:如何“治療”
“法學家”評選雜談
視維
回歸“馬錫五”:精神還是方式?
一個基層法院院長的日記(摘錄)
風是怎樣形成的
司法的開放與開放的司法
受理:何以遲到
讓人變得單純一些
不再請示
黃靜索賠案隨想
訴訟效率:正義的“美麗”陷阱
拆遷的正當性與司法的中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