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蘇爾古夫號潛艇

法國蘇爾古夫號潛艇

法國“蘇爾古夫”號(Surcouf)潛艇於1926年開始建造,在日本的伊-400級潛水艦登場之前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這條僥倖逃過《華盛頓條約》的潛艇各項指數堪稱二戰之最:標準排水量2880噸,水下排水量4330噸,全長361英尺,續航力90天,最多可207名搭載艇員。還有專門的牢房可以收押40名囚犯。裝備雙聯203毫米火炮,被譽為“水下巡洋艦”。

基本信息


概要

法國“蘇爾古夫”號潛艇。法國“蘇爾古夫”號潛艇。
法國“蘇爾古夫”號(Surcouf)潛艇於1926年開始建造,1934年服役,標準排水量2880噸,水下排水量4330噸,在日本的伊-400級潛水艦登場之前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其巨大艦體可連續航行90日,可進行長期的作戰部署,主要任務為斷切敵方的海上交通。
“蘇爾古夫”號潛艇的最大特徵是指揮塔前部的雙聯203毫米火炮,因此又被譽為“水下巡洋艦”。“蘇爾古夫”號的炮塔比一般巡洋艦輕,射速也較低(每分鐘3發)。該炮最大射程距離為24000米,能搭載炮彈共600發。而由於其巨大炮塔外露的緣故,嚴重影響了潛艇的隱蔽性。
該炮實用性很低,潛艇上浮作炮擊準備時間需要約2分30秒,很容易錯過目標;在進行射擊時容易暴露自身;巨炮的攻擊力會令細小的船體猛烈搖動使命中十分困難,而潛艇自身並沒有防禦力,連被機槍擊中都可能令其不能潛行。
羅伯特·絮庫夫是法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海盜,1780年生於聖馬洛。他曾經是個神職人員,21歲指揮海盜船“信任”號開始在印度洋的劫掠生涯。現在法國海軍的“拉斐特”級護衛艦的F711號依然以這個海盜的名字命名。

建造背景

1921年的法國已經不具備財力重建一支大型水面艦隊,老式的“丹東”級和“庫爾貝”級戰列艦早已破舊不堪。因此法國計畫建立一支遠洋劫掠艦隊,由潛艇擔當主力,當時的設計要求是排水量在1500噸左右,航程1萬海里以上,水面航速超過17節,其中就包括“蘇爾古夫”號潛艇。

技術指標

“蘇爾古夫”號裝備的雙聯203毫米火炮。“蘇爾古夫”號裝備的雙聯203毫米火炮。

該艇由瑟堡海軍船廠建造,1929年10月下水。這條僥倖逃過《華盛頓條約》的潛艇各項指數堪稱二戰之最:標準排水量2880噸,水下排水量4330噸,全長361英尺,續航力90天,最多可207名搭載艇員。還有專門的牢房可以收押40名囚犯。裝備雙聯203毫米火炮,被譽為“水下巡洋艦”。
潛艇上搭載有偵察機一架法國馬賽爾·貝森公司的MB-35水上飛機。飛行狀態下的翼展約12.9米,機長8.23米,最大航程215英里,在機身後部加裝輔助油箱後可達到400英里。這種飛機的綽號是“帕西帕杜”,取自《環遊地球80天》中那個跟班的名字。
MB-35最初選用的發動機是120馬力的薩姆森9A星型發動機,計畫用在巡洋艦上,海軍測試後認為功率太小要求改進,於是換成130馬力的9AC型,編號MB410。不久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初號機墜毀。法國海軍下令製造2號機,但在此過程中馬賽爾·貝森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宣告倒閉,2號機由ANF公司完成,基本外形不變,引擎換成更強大的9AD型,175馬力。新飛機變成雙座,兩翼的浮筒略微減小,機身中央的浮筒加大,編號MB-411。1935年6月完成首次飛行,8月配備到蘇爾古夫號開始正式服役。
平時飛機折迭後收在指揮塔後部的機庫中,從取出到完成裝配只需要四分鐘,然後用吊臂把飛機放到海面上,回收的過程也大致相似。這點與日本的伊-400或者英國的M-2潛艇不同,他們都採用彈射起飛方式。

部署服役

1933年完成入役後,“蘇爾古夫”號配備到法國海軍第5潛艇支隊,經常遠洋航行為今後的海盜生活做好準備,最遠的一次橫穿大西洋到達加勒比海,然後經北非回家。全程16000海里幾乎都是在水面狀態,一般潛艇下潛到40英尺深度只需要30秒鐘而已,而蘇爾古夫足足需要3分鐘!同時其水下航行性能差,轉向慢,造成很大安全問題。

命途多舛

“蘇爾古夫”號在吊裝貝松MB-411水上飛機。“蘇爾古夫”號在吊裝貝松MB-411水上飛機。

在二戰開戰時,“蘇爾古夫”號是歐洲唯一的載機潛艇。法國淪陷後,它從布列塔尼錨地出發,開到英國的普利茅斯。
1940年7月3日凌晨4點15分,“蘇爾古夫”號收到法國達爾朗海軍上將發出的密電,說英國人將發動全面攻擊,要求他們立即將艦自沉。此時指揮塔上值勤的水兵發現對方已經登船——他們只留意了碼頭和跳板,而英國水兵和陸戰隊員坐的小艇已經靠近登艇。雙方發生了不小的衝突,多人死傷。
這也是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之後英法兩國之間又一次接舷戰。事後“蘇爾古夫”號上七成水手被拘留,換上的替補艇員可謂五花八門,大多是逃難到英國的法國水手,包括漁民、商船船員甚至農夫,不少人連潛艇都沒見過,更不用說去駕駛。
12月20日,“蘇爾古夫”號載著這些新手重新出海,一名英國軍官和兩個電報員也在船上,負責全部通信、密碼、信號識別諸般事項。新年過後,“蘇爾古夫”號和皇家海軍的“泰坦尼亞”號補給船在會合,做夜間攻擊訓練。
兩星期後,根據霍頓海軍上將的命令,“蘇爾古夫”號開往哈利法克斯,計畫用於商船護航。這次航行用了12天時間,到達加拿大時由於水手的不熟練操作潛艇已經傷痕處處。不得已,返回普利茅斯修理。機庫中的MB-411被英國人借去研究,結果在一次空襲中嚴重損毀。
經過長時間考慮後,“蘇爾古夫”號被派往南美水域攔截軸心國商船,但途中發生電氣火災,再次修理。7月25日,回到乾船塢,這次是在美國新罕布夏的海軍工廠。這條巨大的潛艇入港時引得眾多任務人嘖嘖稱奇,很快他們就抱怨起來——一張圖紙都沒有,技術人員只好自己繪製,而且所有裝備用具的說明書都是法文,造成不小麻煩。原定若干星期的修理持續了若干月,直到10月底才基本修好,共花費80萬美元,按《英美租借條約》支付。
在試車時再次與美國海軍的一條潛艇相撞後,“蘇爾古夫”號接到命令開往哈利法克斯,薩默維爾海軍中將要檢閱自由法國的艦隊。在那期間蘇爾古夫參與了在紐芬蘭外海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的突襲,因為總督傾向於維希政府。這也是“蘇爾古夫”號唯一執行過的軍事任務。
1942年1月11日,在哈利法克斯完成修理整備後,“蘇爾古夫”號於2月3日開往百慕達,計畫7日到達。途中接到英國海軍部命令,轉往巴拿馬,計畫通過運河前往塔希提。

1942年2月18日,“蘇爾古夫”號與美國商船“萊克斯”號相撞沉沒。
根據“萊克斯”號船員的報告,撞船發生在北緯10°40’,西經79°31’,克里斯托巴防波堤西北偏北80英里處,東部時間晚上10點30分。當然關於它的沉沒還有別種說法,有人認為是美國飛機誤炸,事後用撞船來掩蓋;更有人認為英國人在船上裝了定時炸彈,巴拿馬的英國特工會解除引信,但是潛艇沒去巴拿馬,而是偷偷駛往馬提尼克島。這個島在維希政府控制下,是德國潛艇的補給基地。於是炸彈爆炸了,最終所有的水手、包括三名英國軍官一起遇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