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

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

坎城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

基本介紹

坎城電影節會展中心坎城電影節會展中心

坎城是法國東南部城市,歐州有名的旅遊勝地和國際名流社交集會場所,因國際電影節而聞名於世。位於尼斯西南約26千米,瀕地中海,是阿爾卑斯濱海省政府省政府會。這裡海水蔚藍棕櫚蔥翠,氣候溫各,風光明媚,與尼斯和蒙特卡洛並稱為南歐三大遊覽中心。坎城擁有世界上最潔白漂亮的海灘。是度假的好場所。坎城主要景點有:海濱大道、老城區、11世紀城堡等。坎城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電影節的建築群坐落在500米長的海灘上。其中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層高的電影節宮。

坎城國際電影節(法語:Festivalde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39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合稱為世界五大電影節;又與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國的莫斯科影展並稱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歷年獲獎

第一屆(1946年)
《貧民窟》
《田園交響曲》
《大地將變成紅色》
《瑪麗亞.康狄萊里亞》
《失去的周末》
《最後的機會》
《考驗》
《相逢恨晚》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第二屆(1947年)
《安東尼夫婦》
《齊格飛大歌舞》
《殺人犯》
《可惡的人》
《小飛象》
第三屆(1949年)
《第三者》
第四屆(1951年)
《米蘭的奇蹟》維托里奧-德-西卡
《朱莉小姐》
第五屆(1952年)
《兩分錢的希望》
《奧賽羅》
第六屆(1953年)
《恐懼的代價》
第七屆(1954年)
《地獄門》
第八屆(1955年)
《馬蒂》
第九屆(1956年)
《靜靜的世界》
第十屆(1957年)
《親切的勸告》
第十一屆(1958年)
《雁南飛》
第十二屆(1959年)
黑人奧菲爾
第十三屆(1960年)
《甜蜜的生活》費里尼
第十四屆(1961年)
《長別離》
第十五屆(1962年)
《諾言》
第十六屆(1963年)
《豹》維斯康蒂
第十七屆(1964年)
《瑟堡的雨傘》雅克-戴美
第十八屆(1965年)
《訣竅,如何得到》
第十九屆(1966年)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第二十屆(1967年)
《放大》安東尼奧尼
第二十二屆(1969年)
《如果》林德賽-安德森
第二十三屆(1970年)
陸軍流動外科醫院》羅伯特-奧爾特曼
第二十四屆(1971年)
《送信人》約瑟夫-洛西
第二十五屆(1972年)
工人階級進天堂》埃里奧-貝多利
《馬泰伊事件》
第二十六屆(1973年)
《稻草人》傑瑞-沙茲堡
《受僱者》艾倫-布里奇斯
第二十七屆(1974年)
《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第二十八屆(1975年)
《烽火歲月志》
第二十九屆(1976年)
《計程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
第三十屆(1977年)
《我父,我主》
第三十一屆(1978年)
木屐樹》艾瑪諾-歐密
第三十二屆(1979年)
《鐵皮鼓》
《現代啟示錄》
第三十三屆(1980年)
《影子武士》黑澤明
《爵士樂大全》鮑勃-福斯
第三十四屆(1981年)
《鐵人》安德烈-瓦依達
第三十五屆(1982年)
《道路》依瑪茲-古尼
《失蹤》彼得-古伯
第三十六屆(1983年)
《?A山節考》今村昌平
第三十七屆(1984年)
《巴黎德克薩斯》維姆-文德斯
第三十八屆(1985年)
《爸爸出差去了》埃米爾-庫斯圖里察
第三十九屆(1986年)
《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第四十屆(1987年)
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第四十一屆(1988年)
《征服者佩爾》
第四十二屆(1989年)
性、慌言和錄相帶》史蒂文-索達伯格
第四十三屆(1990年)
《桀驁不馴》史蒂夫-戈林
第四十四屆(1991年)
《巴頓芬克》喬爾-柯恩
第四十五屆(1992年)
《情天未老》比爾-奧古斯特
第四十六屆(1993年)
《霸王別姬》陳凱歌
《鋼琴課》簡-坎皮恩
第四十七屆(1994年)
《低俗小說》昆丁-塔倫蒂諾
第四十八屆(1995年)
《地下國度》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第四十九屆(1996年)
《秘密與謊言》邁克-利
第五十屆(1997年)
《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鰻魚》今村昌平
第五十一屆(1998年)
《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傑羅普洛斯
第五十二屆(1999年)
美麗羅塞塔》讓-皮艾爾-達登內
第五十三屆(2000年)
《黑暗中的舞者》拉爾斯-馮-特里厄
第五十四屆(2001年)
《兒子的房間》南尼.莫瑞提
第五十五屆(2002年)
《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
第五十六屆(2003年)
《大象》(Elephant)古斯-凡森特
第五十七屆(2004年)
《華氏911》麥可-摩爾
第五十八屆(2005)
《孩子》達旦兄弟
第五十九屆(2006)
《風吹麥浪》肯-洛奇
第六十屆(2007)
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
第六十一屆(2008)
《牆壁之間》(《高中課堂》)(法國)
第六十二屆(2009)
白絲帶》(德國)
第六十三屆(2010)

第六十四屆
金棕櫚獎(最高獎):《生命之樹》(美國,導演:特倫斯·馬利克)
電影節大獎:《安納托利亞往事》(土耳其,導演:努里·比爾蓋·傑伊蘭)、《腳踏車少年》(比利時,導演:讓-皮埃爾·達爾代納、呂克·達爾代納)
評審會獎:《刨根問底》(法國,導演:麥溫·勒·貝斯科)
最佳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芬(丹麥,《亡命駕駛》)

金棕櫚獎金棕櫚獎

最佳編劇:約瑟夫·錫達(以色列,《腳註》)
最佳女演員:柯爾斯滕·鄧斯特(美國,《憂鬱症》)
最佳男演員:讓·迪雅爾丹(法國,《藝術家》)
“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阿里郎》(韓國,導演:金基德)、《停站間》(德國,導演:安德烈亞斯·德雷森)。

第六十五屆(2012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愛》導演:麥可·哈內克 法/德/奧地利
評審團獎 《折翼天使》導演:肯·羅奇英/法
評審會大獎《現實》導演:馬泰奧·加羅內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卡洛斯·雷加達斯《光之後》墨/法/荷
最佳男演員獎 麥德斯·米科爾森《狩獵》丹麥
最佳女演員獎 克里斯蒂娜·佛羅托、考斯米娜·斯坦達《越過群山》羅馬尼亞
最佳編劇獎 克里斯蒂安·蒙吉烏《越過群山》羅馬尼亞
金攝影機最佳處女作獎《南方的野獸》 導演:本·蔡特林 美國
最佳短片獎《沉默》 導演:列贊·耶希爾巴什 土耳其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露西亞之後》導演:米歇爾·弗蘭克墨西哥
“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卓越獎《塞拉耶佛的孩子》導演:艾達·貝基克德國/法國/土耳其
“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獎《難忘之夜》導演:古斯塔夫·科爾韋恩伯努瓦·德萊賓 法國
“一種關注”最佳女演員獎《雙面勞倫斯》蘇珊·克萊芒 加拿大
《愛你沒道理》艾米莉·德凱恩 比利時

華語片獲獎名單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坎城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坎城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審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坎城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坎城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審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坎城影后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審會大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坎城評審會主席的華人。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以香港電影名義參賽,製作班底均為大陸人士)編劇梅峰獲得第6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世界各大知名電影節

介紹 世界上現在各大電影獎項的詳細情況及其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