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樟腳村

泉港樟腳村

這群錯落有致偎在大山懷抱中的樟腳古民居,共有一層、兩層的古居不下百座。 古老的石屋,逝去的英烈事跡,樟腳村用朝著新生的新村形象譜寫新篇章。

樟腳的由來

村里人說,村子裡有一株年齡為700多年的大樟樹,人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如在腳下一般,樟腳村因此得名。三伏天后的天氣,酷暑難耐,走在村里,卻感覺一身清爽。

前往樟腳旅遊的乘客請注意

坐公車(煉油廠、福州、莆田、仙遊,有經過泉港的車都可),在泉港“朝陽”路口(前歐)下,或在塗嶺鎮上,搭乘往寨後、黃田的公車(紅色),在樟腳村下車即可

地圖上與現實中的樟腳

地圖上的樟腳村是個不起眼的小點,位於惠安、泉港、仙遊交界處,是泉港區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山村。
現實中的樟腳,集合了百座古民居、陳平山烈士陵園、金鐘潭、火山岩遺蹟、陳田水庫、情人谷、樟樹林、觀音山歷史人文景點,悄然吸引著一撥又一撥前來探訪的人們。


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樟腳村,一度因為貧窮被確定為市級重點幫扶村。生活在烈士奮鬥過的地方,樟腳人不甘現狀,正以嶄新的面貌融入新農村建設大潮。
∴註:每年元宵佳節都會有游龍燈、跳火堆、高甲戲等節目,千萬不要錯過喔!!!

走進樟腳:探尋古老村莊

走進樟腳,探尋這座藏身於泉港區塗嶺深山中的古老村莊,追尋那段逝去的歲月。
樟腳古民居:風景這邊獨好 ,驅車行駛在朝陽公路上,窗外是滿眼的綠,雖然是入冬了,但在閩南,冬天的足跡還是很淺顯的,那漫山的常青喬木在山巒上綿延著,逶迤在湛藍的天際。在路的盡頭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村裡有一片古老的石屋


走進這一片全是石頭壘砌而成的房屋,人們只能把腳步放得很輕很輕,游移的目光很慢很慢,生怕驚動這一處在喧囂城市裡難得存在的寧靜,怕驚動屋脊上那只在陽光下起舞的花蝶,也不忍擾動在牆根下曬著陽光靜靜養神的老人以及斑駁的木門邊上草叢裡趴窩的母雞。古老的石屋,連同她的故事一同慢慢變成古老的傳說.
在距福廈路整整13公里的樟腳古屋,它已經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她以石頭堅硬的信念站了數百年,她在大山深處的歲月一如那瓦片日復一日地重疊著,被歲月沖刷的平滑的石階、斑駁的門檻、灰白的梁木、銹腐的鐵鎖以及石樑上道道雨水沖刷的痕跡都是她古老的印證,更有那爬在石牆上的老藤條守著這一方古老的靜謐,瘦得只剩下乾癟的筋脈。古屋前的青竹在風中搖曳著細碎的光影,是靜默的古屋飄動著的一抹盈綠的生機,與古屋和諧地相處著,度過年年歲歲,在雲舒雲卷中翻閱一個個平靜或不平靜的日子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窄幽幽的石巷,兩邊的牆壁一伸手就可觸及,那些原始的只經過簡單加工過的石塊在光陰的磨礪下呈現出紅褐、藏青、灰白的色澤,石牆的縫隙里泛出青綠的苔斑,使得巷道的空間陰仄而清幽,陽光只能打在高高的屋脊上,少許的光線漏在牆垣上,與幽暗的巷道對比,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明暗,儼然一副寫實的水彩。這裡巷道連著巷道,岔道又連著岔道,曲徑通幽,頗有迷宮的神秘。
這些依山而建的石屋,是當年勤勞的先人就地取材的建築物,她有一個特色就是房間往往選擇在離地兩米左右的地方,門口的石梯自然由石牆裡伸出的條石構成,或由片石從地上壘砌到門口,樓上住人,樓下作儲藏間。巷道里不時看見有經過精心雕刻的石柱、石樑和構造精美的石門,矗立在萋萋芳草中,當年的主人早已作古,而這些荒涼的石頭構件,還隱隱可見當年繁華的痕跡。這裡的古屋與別的不同,她全是民間的,這裡沒有華麗的堂屋,沒有名人手跡或石刻,也沒有帝皇的封號,它是先民開基時的居住地,從這裡走出去的一輩輩人,留下一棟棟空房子,無人居住的房子與大山一樣守候這裡的一草一木。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居住在這些老房子裡,與老房子相依為命。他們的子女都搬到山下去住鋼筋水泥的房子,或住到城裡去了。只有老人捨不得這些比他們的年紀還老的房子。 
站在半山腰上往下看,魚鱗般的瓦片組成的一片片灰黑雜著褚紅的屋脊,左右相挨著,上下相連著,一直疊到山腳,在一片黑的屋脊中有綠的樹冠伸出枝枝葉葉,相擁相依,樹叢里簌簌的聲響仿佛在細訴著歲月的滄桑。偶有雞犬相聞,孩子們的嬉鬧聲從小道上飛起,飄蕩在古屋的上空。常常有山外的人扛著相機,背著畫板驅車來到這裡取景、寫生,石屋的名聲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里飛到了外面,於是平靜的古石屋裡常常響起陌生人的腳步聲,犬吠聲常常從寂靜的石巷裡傳出。

老樟樹下:追尋烈士的閃光足跡

在群山環抱中,一個人佇立在樟腳村嶺頭角落。

 
一方看似普通的墳墓,伴著一棵說不上有多古老的老樟樹,還有一座紀念碑……村裡的老人說,如果樟腳村有“村史”,70多年前的陳平山烈士事跡注定是最華美的一章。在老樟樹下,紀念碑旁,村里老人講起烈士當年壯烈的革命事跡,一下把時光拉回上世紀初。
陳平山,乳名目阿,生於1904年,是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就讀於時化學校;1925年底,從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參加了廣州起義。1928年,黨組織派陳平山回福建漳、廈一帶工作,同年夏天,在晉江、南安、惠安組織領導地下革命鬥爭,任中共泉州特委軍委書記、福建省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總指揮等職務。
1931年1月7日,陳平山接莆田特委的通知,為歡迎莆田特委和紅軍教導隊進駐三坪地區,由仙遊園莊趕回塗嶺。途經寨後村苦鳥籠灣時,被當地土匪收買的爪牙黃耐榮、陳密、蔡進水、蔡申生刺殺,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6歲。
得知陳平山犧牲的訊息後,黨組織和當地民眾感到無比痛惜。就在陳平山犧牲的第二天,塗嶺區委負責人吳國珍、農民自衛軍陳俊臣等帶領武裝隊伍,一舉處決了兇手陳密、蔡進水、蔡申生(黃耐榮逃亡),為陳平山報了仇。
陳平山墳墓面朝的方向,就是他生前居住生活的老宅子——當地人稱為“犁壁嶺”的地方。在老樹下,烈士陳平山默默注視著家鄉一點一滴的變化。
在村里老人的帶領下,記者從陳平山紀念碑緩步下來,走過田裡的溝坎,翻過層層小山包,20多分鐘後,幾處青灰石組成的殘垣斷壁和老宅子出現在眼前。陳平山故居就在最東側,這幢2層石頭古屋裡還住著一戶同族的宗親。老宅斑駁的牆體和壘疊的石頭中間,夾著快脫落的灰舊砂漿。二樓是陳平山的臥室。一樓通向二樓的石階,被塵土覆蓋,不再光滑如昔。
也是順著這短短几級台階,當年的陳平山踏著它,走向革命征途。

古民居中:咀嚼油畫裡的味道

從324國道塗嶺段朝陽公路往裡走五六公里,從蜿蜒盤鏇的山路來到樟腳村,道路兩側的嶄新樓房提醒我們,這裡似乎跟別的村莊沒有什麼兩樣。再走下去,半山坡上,層層疊疊、首尾相連的一幢幢古民宅,像鋪開的油畫一樣,映入眼帘。 
走進這一片青、紅、橙、黑五顏六色的房屋裡,仿佛走進石頭壘成的迷宮裡。
我們放慢腳步,慢慢地游移著目光,生怕一不下心步入迷途,也怕驚動屋脊上那只在陽光下起舞的花蝶,也不忍擾動在牆根下曬著陽光靜靜養神的老人,以及斑駁的木門邊上倚著看我們的小狗,還有,草叢裡趴窩的母雞。
這群錯落有致偎在大山懷抱中的樟腳古民居,共有一層、兩層的古居不下百座。村里老人說,清朝康熙年間,他們的先祖就從外地遷徙至此;嘉慶年間,民居陸續興建。至今,古宅以石頭般堅硬的信念站立了200多年。
古民居所砌山石色彩鮮艷,古香古色。被歲月沖刷得平滑光潔的曲徑石階,斑駁的門檻,或灰白或烏黑的梁木瓦片,銹跡斑斑的鐵鎖,爬滿牆壁和屋頂的藤草……徜徉其間,我們仿佛走進200多年前的古樟腳村。同行的人說,歷史就在眼前,在我們腳下。 
村里一位曾姓老阿婆倚在門前曬太陽,和同伴聊天。她說,舊時候為建房子,先人們從各處山頭尋覓石頭,挖開後,在半山坡挖一處大坑洞,用柴火生生燒個幾天幾夜,直把石頭煅軟到可以切割,而後一步一步,肩挑背扛,砌起家園。

據同行的陳姓老人介紹,古宅房間往往選擇在離地2米左右高的地方,門口的石梯自然由石牆裡伸出的條石構成,或由片石從地上壘砌到門口,樓上住人,樓下作儲藏間。比起土木建成的房子,古宅冬暖夏涼,清幽素雅。
從這裡走出去的一輩輩人,留下一棟棟空房子。無人居住的房子與大山一道守望著這裡的一草一木。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居住在這些老房子裡,他們捨不得這些比他們還老的房子。他們的子女都搬到鋼筋水泥的新房子,或住到城裡去了。
現在,常常有城裡的人扛著相機,背著畫板來到這裡拍照、寫生。於是,平靜的古宅群中不時響起陌生人的腳步聲,犬吠聲常常從寂靜的石巷裡傳出。
樟腳人享受著這份喧鬧的幽雅。
向著朝陽:老村譜寫新篇章
古老的石屋,逝去的英烈事跡,樟腳村用朝著新生的新村形象譜寫新篇章。樟腳人說,踏著烈士奮鬥過的足跡,他們有信心將樟腳打造成更美好的家園。 
樟腳村有2500多人,蒙古族人口約占16%。村民外出務工居多,經濟來源單一,去年該村被確定為市級重點幫扶村。

但是,吃苦耐勞的樟腳人幾年間還是建起了300多幢新樓房,翻新住宅90多座。戶戶基本上都有了電話、電視機、液化氣、機車等現代化“裝備”。“向山外的村莊看齊,還要過得更豐富多彩。”大半輩子生活在樟腳村的70歲老人陳秀同覺得大有盼頭。 
據樟腳村負責人介紹,現在村里正從單一掙取打工“外匯”向多種農業致富項目帶動的格局改變。如今的樟腳村沿著經過村莊的朝陽路,向“朝陽”方向進發。 
新樟腳村的藍圖正一步步落到實處:
扶持壯大黑山羊養殖規模。一些特困戶每戶補助3000元,發展特種養殖項目。
建設生態觀光油茶園。規劃1000畝山地用於種植油茶及名貴樹種。目前,樟腳村已請省林科院進行整體規劃並洽談合作。預計全部開發投產後,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30萬元。
完善古民居觀光工程配套設施建設。投入10萬元修建觀光道,修復部分破落古民居,整治周邊環境。修復山圍牆、攔水壩等水利設施。先期投入10萬元完成古墓池、後安池的除險加固,陸續進行嶺頭池清淤等工程。硬化村組道路,完成村組主幹道亮化工程,完成由泉州晚報社資助的樟腳國小配套設施建設。
啟動旅遊景點金鐘潭生態休閒農莊前期工程。金鐘潭景點和地質為泉州一絕,目前已自籌資金10萬元,完成簡易觀光道和停車場建設。完善陳平山烈士陵園綠化及周邊場地硬化工程。
提醒:自己駕車沿324國道從高速驛坂出口下,沿324國道未到塗嶺鎮時,在惠安往福州方向左側進入朝陽公路,行程8公里。需要提醒的是,朝陽公路路上石子多,小心駕駛。
☆:(324國道現已折除了)

穿越峽谷:金鐘潭之旅

溪澗的玩法,需到谷底,沿水走,看谷中奇花異石,只是沿著山路遠觀金鐘潭。大溪澗內大大小小的瀑布很多,有的落差有十幾米,聲勢驚人。兩壁上剌仔花分外茂盛,蝴蝶翩飛。
在沒有陽光酣暢淋漓的籠罩下,在綠蔭飽滿濃郁的氛圍中,在野花五彩繽紛的點綴里,穿行在狹窄而又長的林間小道上………沒有城市暄嘩。對於很多旅友來說還是第一次領略到如此大自然的風光,不顧一路上的崎嶇,貪婪地吮吸著鄉野清新且充滿異鄉異俗風情款款的氣息,這種原始與自然,讓風塵僕僕的讓人有一種強烈的回歸感。


行至山下,稍憩休整,清澈的小溪似它吟唱的歌兒歡快地環繞在群山的腳下,不是說沒有見過這樣的山,沒有目睹過這樣的水,只是一切在因冬日而灰朦朦天氣的籠罩下顯得如此神秘,像繚著輕紗的夢——不禁令人想到這山,這水,這景似乎有著千思萬屢的聯繫,不禁會心一笑,偶爾一笑百趣生。
遊山玩水的確是別樣的享受,遙望群山,感受自然的深沉,觸摸著冰冷的溪水,感受自然的清口,我的心也融入了,是這樣的原始,這樣的平靜,這樣的自我,這樣的痴迷……………在這裡隱居,可惜“隱居”卻不太可能,突然間有點羨慕幾千年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心裡涼過一絲的悲哀,感受現代的都市生活帶來的“前衛”和“時尚” 。只需小憩一下,偶爾親近大自然,感畏一下山水“一瀉千里”的神采魅力,感受真正的空靈和遠離塵囂的氛圍,就足矣!畢竟生活還要繼續,現實還要面對,現代的人在進化的過程也逐漸堅強,“隱居”的想法,還不適合這個樂於竟爭也需要竟爭的時代。
那一條瀑布,親臨了“飛流直下幾十米,疑是銀河落半天”幾十米就過了,說不定落半天的銀河也有點誇張,對我而言,算是過了把癮,站在岩石上,遠嘹了瀑布的出口處,朦朧處股股的水流,顯示著強大的生命力,直瀉而下,如此的乾脆,給人無限的震撼和遐想。
第一險區要跨過這瀑布必需從旁邊邊算是有點陡峭的群山繞過。閒暇之餘,也可在瀑布下的小溪邊,泡著茶開心著坐著閒情逸緻聊起來,品嘗用山泉泡著茶水,也可嬉戲在之小溪邊、追遂著,享受這大自然的美!
一路上緊緊相隨而往,過往的溪水清澈見底,要是掬一口想必也是清甜的吧!山柔和,水也柔和,沒有奔騰翻滾的粗野,沒有洶湧澎湃的狂躁,小溪靜靜地躺在群山腳下,那么的柔弱纖秀,遠山碧綠,格外的親和,山勢的柔和造就人的淳樸造就水性的溫順,小溪就這樣與山為伴,平靜的默默地幻化出它的美麗。

情人谷(介紹簡略)

“情人谷”具體路線是:在塗嶺鎮上坐黃田的公車,到陳田水庫路口下(路邊有一陳田水

庫的牌子,非常明顯)。沿著水庫的土路一直進去,走過大壩;順著土路繼續走,到第一個分叉口時,右拐進去走100米,可以見到一棟房子(這就是陳田水庫管理站);直到一處拱橋處停下來,背對水庫,正面進去就是情人谷的方向;也就是說從拱橋下去,沿著溪谷直走;留意下溪谷的右邊有一條比較明顯的小道,順著小道進去,就可以到達情人谷。

樟樹林(介紹簡略)

陳田水庫(介紹簡略)

陳田水庫位於泉港區塗嶺鎮黃田山區崇山之間,位於凌溪水庫上游。
陳田水庫庫容為1813萬立方米,如今已蓄水1561萬立方米。

觀音山(介紹簡略)

觀音山就在樟腳村後面,其實,樟腳就背靠觀音山。觀音山的路線差不多都是階梯形的,所以爬山不會太累,反而是一次很好的煅煉。階梯的兩旁有很多的果樹,還有野花野草都很有看點。直到爬上山頂,往下看,你就能體會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了。
觀音山一角 ,峭壁上三間小小的廟,呈倒三角的位置,幾乎就是在一個直立起來的平面上。三寺統稱觀音山寺。觀音山寺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4年),“文革”中被毀,現存小寺為2000年重建的。
看慣了大寺院,猛然看到觀音山這種鄉野小寺安安靜靜地坐臥峭壁斜陽下,還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寺不大,但是味道十足,質樸,安詳,與世無爭。山上含笑花開得滿樹滿丫,也落了滿地。花香襲人。觀音山海拔有400多米,主峰挺拔直立,站在庭院前居高臨下,山下群峰,公路,村莊,水庫等等變成了袖珍版。有飛的錯覺。
星語花緣

本人第一次寫百科,寫的不全面也不怎么好,請多多指教!
樟腳村小山組 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