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艦

泉州艦

2014年8月8日上午,中國海軍056型護衛艦的第15艘——泉州艦正式入列,舷號588。據了解,泉州艦的前身是分別服役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海軍566艇和588艇,這兩艘護衛艇,先後參加了廈門海域海戰、崇武以東海戰,擊沉或重創敵三艘大型艦艇,更被國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稱號。

簡介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介紹,泉州艦作為輕型護衛艦可以和大型驅逐艦和其他類型護衛艦搭配,形成一個遠中近防禦體系,可以在近海執行反艦、防空、反潛任務,還可以支援海上海警船、海監、漁政執法任務。

該艦艇採取全封閉艦橋,魚雷發射架隱藏在上層裡面,不易被發現,由於艦橋前方兩側是個傾斜平面,雷達反射截面積比較小,隱身性能好,戰時生存能力比較強。同時,該艦艇有一個直升機甲板,可以搭載一架反潛直升機執行任務,還有反潛聲吶和反潛魚雷可以進行搜尋,反潛能力比較強。

張軍社說,有些艦艇相互之間信號會排斥,但泉州艦電磁兼容性較強,信息化程度較高,設計理念更為先進,同時,該艦艇運用高科技設備,性價比較高,造價成本低,運行維護起來成本較低,“由於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艦員編制可以有效減少”。

張軍社表示,之前的“海上猛虎艇”都是獵潛艇和小炮艇,風浪一高就不能出海。但泉州艦抗風能力比較強,適航性能好,完全可以抵禦較強風力。對於提高中國海軍近海防禦作戰能力,維護國家海洋安全有著積極作用。

歷代海上猛虎艇

最新一代“海上猛虎艇”泉州艦加入海軍 最新一代“海上猛虎艇”泉州艦加入海軍

1958年7月,海軍第一代“海上猛虎艇”入列,舷號為“556”,是一艘50噸排水量的炮艇。1958年9月1日,556艇在剛剛組建的情況下與兄弟艇一起,在廈門海域擊沉敵“沱江號”大型獵潛艦,創造了人民海軍作戰史上小艇打沉大艦的先例。

第二代“海上猛虎艇”588艇。 第二代“海上猛虎艇”588艇。

1964年,該艦艇換成125噸排水量的護衛艇,護衛艇改為舷號“588”,次年便參加了由周恩來親自指揮的“崇武以東海戰”,與兄弟艇一起擊沉了台灣945噸護航炮艦“永昌”號,重創“永泰”號獵潛艦,1966年2月3日,參戰的588艇被國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榮譽稱號。

1985年,改為一艘獵潛艇,舷號為“695”,排水量上升到400噸級。服役以來,共出海執勤2000餘次,安全航行10多萬海里,多次出色完成護漁護航、搶險救災、戰備巡邏、海上緝私以及重大演習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