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民

沽民

沽民是權證交易者的自稱。權證交易者有著很多自己特定的語言,例如把自己稱為“沽民”,把將到期的權證稱作“末日輪”,每一個品種也都有自己的呢稱,例如鉀肥認沽被叫做“肥姑”等等。

詞義

沽民沽民

詞語:沽民

提示性釋義:權證交易者的自稱。

例句:他們有著很多自己特定的語言,例如把自己稱為“沽民”, 即將到期的權證被稱作“末日輪”,每一個品種也都有自己的呢稱,例如鉀肥認沽被叫做“肥姑”等等。

產生環境

沽民沽民

所謂權證,是指一種持有人針對某種股票的權利,認沽權證代表的是持有人將股票賣給發行人的權利。然而,持有人哪來的股票呢?一般投資者當然是從二級市場上購買來的。因此,認沽權證的總量必然不可以超過二級市場流通正股總量,否則持有人就無法從二級市場購買到足夠的股票來行權。也就是說,如果某認沽權證流通總量超過其對應正股的流通總量,則認沽權證持有人的權利就受到了侵犯。

權利傷害

沽民上交所

是誰侵犯了沽民的權利?

沽民日K線

有人說是沽民自己,因為他們明知權證的風險還要來買,也有人說當然是創設者侵犯了他們的權利,沒有他們的創設就不會出現總量超標這種現象。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大謬不然!無論是沽民買進權證還是創設者創設權證,他們都是在相關規定的框架內進行的,他們既不違法也不違規,有什麼錯?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不應該有創設制度。其實從國際證券市場的經驗來看,創設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不但在原本只能做多的股票市場引進了做空機制,而且加強了券商與股民之間的資金流動,加強了整個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動。一句話,創設制度是好制度。

制度是好的,沽民與創設者也都沒什麼錯,那么,到底是誰侵犯了沽民的權利?其實,前面也已經提到,錯誤關鍵來自於認沽權證流通的總量過多,而控制這個流通總量的正是證券交易所,是證券交易所不斷批准的創設造成權證流通數量過多。具體到南航jtp1(580989)這隻認沽權證上來,控制流通總量的就是上交所。簡單說就是上交所過量批准創設南航JTP1(580989)是個錯誤,這個錯誤侵犯了所有權證持有人的權利,也侵犯了潛在權證購買人的權利,甚至可以說侵犯了所有股民的權利。正常情況下,南航JTP1(580989)的數量不應該超過南方航空(600029)的流通股本數量,至多不該超過南方航空(600029)的總股本數量。

沽民沽民

上交所當然注意到了這個錯誤,但執迷不誤自欺欺人。針對南航JTP1(580989)過量創設導致無法行權的問題,上交所居然說行權時間有五天,可以分批行權。首先,有五天行權是權證持有人的權利,他可以隨意選擇這五天中的任一天來行權,如果分批行權,就意味著權證持有人的權利被侵害,因為他必須在一天內行權。其次,就算權證持有人在五天之內分批行權,中國A股實行T 1,象南航JTP1(580989)這樣數量超過正股10餘倍的權證也無法全部行權,就算把南方航空(600029)全部買完,5天也只能買50億股,而行權需要116億股。中國股市發展時間短,犯些錯誤在所難免,但上交所明知過量創設是錯誤卻還一錯再錯錯上加錯,不停批准對南航JTP1(580989)進行新的創設,這就不是無知,而是故意傷害,是典型的無視市場規律的表現。這樣的行為是對全體股民的挑戰,是對和諧社會的挑戰,潛台詞是“我就這樣,你能把我怎么的”,這是絕不能容忍的。

上交所為什麼會這樣?除了不把股民權利當成一回事以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證監會對其的放縱。證監會對上交所的錯誤充耳不聞,放任自流,甚至暗中支持,暗中撐腰,完全沒有起到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的作用。證監會到更象是一個市場參與者,認為權證價格高了就打壓,認為權證價格低了就哄抬,典型的裁判員變身運動員。裁判員變身運動員的事情,在深交所也經常出現,最近就有一個例子,中集認沽權證被限漲不限跌,就是因為這個裁判員認為它價格高了么。其實證券的價格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某個官員頭腦一發熱就來定的。

指出證監會與交易所的錯誤,並不是為了罵幾句出出氣,而是為了敦促改正錯誤,促進中國證券業的良好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打下牢固基礎。錯就錯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要證監會與交易所正視錯誤,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則未來仍然可期。

保護措施

沽民沽民

一、立即停止繼續批准創設南航JTP1(580989),穩定該權證持有者的心態,避免激發過激行為。

二、鼓勵已創設者逐漸註銷所創設份額,直到權證市場流通總量達到合理數量。

三、完善權證管理辦法,對創設註銷作出明確限制,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若想通過增大權證供應量來解決過份炒作的問題,可以選擇其他上市公司股票來發行備兌權證,不應該只在一隻權證上過度增加供應量。

五、證監會與交易所立即向國務院進行檢討,承認自己的錯誤,保證自己以後只作裁判員不作運動員,公正對待證券市場各方。此項必須嚴格保密,避免訊息泄露後可能對市場造成的巨大影響。

火中取栗

沽民沽民

2007年6月12日,權證市場(14個交易品種)的交易金額超過了深市股票(593隻股票)的總量,這其中固然受印花稅上調的影響,但權證炒作的瘋狂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受以下因素的影響,目前權證價值回歸已漸行漸近,“沽民”切莫火中取栗。

首先,從價值角度出發,鉀肥權證只有在股票價格下跌70%以上時才不是廢紙,而其最後一個交易日為6月25日,距今僅5個交易日。即便正股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每日跌停,該權證也難逃廢紙命運。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周內,該權證必將經歷加速歸零的過程,這無疑會對其他認沽證的參與者起到一個警示作用。

其次,從監管角度,為遏制招行CMP1的過度投機,上證所積極支持各家創新試點券商根據自身風險控制能力創設更多權證份額,以平抑權證市場的過度投機,隨著供應量的不斷增加,招行CMP1的理性回歸已為時不遠。

最後,作為南方航空對價方案之一,流通股無償獲得的14億份南航認沽權證將於本月21日上市,這無疑增加了權證品種的供應量。由於南航認沽權證的結算方式是現金結算而非股票,理論上講,這種結算安排,將使權證的創設不再囿於正股規模的限制,使得該權證供求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也會從那些深度價外的權證中分流出一部分資金,認沽權證的暴炒很可能因此有所降溫。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應高度重視權證投資隱藏的風險。在通盤考慮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比了其他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因素後,或許更能深刻體會參與認沽權證交易的不理智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