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鈉

油酸鈉

油酸鈉, 別名十八烯酸鈉,順式-9-十八烯醇,油醇,順-9-十八烯醇,(Z)-十八-9-烯醇,橄欖油醇,順-9-十八烯-1-醇,9-正十八碳烯醇,十八烯醇。油酸鈉是橄欖油等製成的肥皂的主要成分,也是牛脂皂的主要成分,還可由氫氧化鈉與油酸反應製得。為憎水基和親水基兩部分構成的化合物,有優良的乳化力,滲透力和去污力,在熱水中有良好溶解性,用作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織物防水劑。

基本信息

性質

油酸鈉油酸鈉

性狀:外觀呈白色至淺黃色粉末或淺黃棕色粗粒或塊。有豬脂樣特殊臭味。

純品熔點:232~235℃。

氧化性

在空氣中可緩慢氧化著色,使顏色變暗,並產生腐臭。這是由於油酸因氧化而雙鍵斷裂生成腐臭物質,如壬醛。混入高度不飽和酸則促進腐敗。

溶解性

溶於10倍量的水中,起泡,形成粘性液體。水溶液呈鹼性,因部分水解成難溶的酸性皂和氫氧化鈉,液體變為乳濁狀。乙醇中不水解,呈中性。溶於約20倍量的乙醇。幾不溶於乙醚、石油醚及其他有機溶劑。

水解反應:2RCOONa+H2O=RCOONa·RCOOH+NaOH。

化學反應

與鹼金屬以外的金屬離子反應,生成金屬鹽沉澱。

其他性質

一般鹽的性質,不能揮發,在水中能完全離解為離子,加入無機酸(強酸)後又可以使鹽重新變為羥酸游離出來。熱皂液放冷時,並不結晶,與硬水中含有的鈣、鎂鹽類生成不溶性的鈣、鎂皂沉澱。

簡介

英文名:sodium oleate

結構式:

Cas:143-19-1

分子式:C18H33NaO2; CH3(CH2)7)CH=CH(CH2)7COONa

分子量:304.44

油酸鈉油酸鈉

別名:(Z)-9-十八烯酸鈉鹽,9-十八烯酸鈉

性質:又稱油酸皂。白色至略帶黃色粉末或淡褐黃色粗粉末。有特殊的味道和氣味。熔點232~235℃。可在水中起泡、溶解,呈鹼性。溶於乙醇呈中性。不溶於苯。從橄欖油等製成的肥皂的主要成分,也是牛脂皂的主要成分。還可由氫氧化鈉與油酸反應製得。用作食品被膜劑,如水果、蔬菜表面被膜,可與氧化乙烯、高硼脂肪醇並用。

製法

在油酸的乙醇液中用氫氧化鈉或碳酸鈉中和而得。

可將10g油酸溶於100mL95%的乙醇中,然後用濃度為0.5mol/L的氫氧化鈉乙醇溶液滴定,以酚酞為指示劑。到達等當點後,濾出析出的油酸鈉皂。若不析出沉澱,也可蒸出乙醇和水後得到粗產品,可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劑重結晶。

用途

1、從橄欖油等製成的肥皂的主要成分,也是牛脂皂的主要成分。

2、用作食品被膜劑,如水果、蔬菜表面被膜,可與氧化乙烯、高硼脂肪醇並用。

3、選礦,織物防水。

4、可以作為鋁及其合金,鐵,銅等金屬的緩蝕劑套用於中性或酸性溶液中。

5、用作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織物防水劑。

安全性

油酸鈉粉末油酸鈉粉末

急性毒性:小鼠靜脈LD50(半數致死量):152mg/kg;兔子靜脈注射LD50:150 mg/kg。不作內服用。

外用對皮膚和黏膜微有刺激性。

油酸鈉屬於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此項成分未出現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 中,即油酸鈉不屬於食品添加劑和新資源食品,屬不得用於食品的非食用物質。

通常對水是不危害的,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鑑別

取細粉狀試樣約1g,在劇烈攪拌下緩慢加於l00ml,5%氯化鉀溶液中,應形成凝膠狀物質。取試樣500mg,與10ml硝酸和50ml水混勻,沸煮約30min,冷卻,其鈉試驗(IT-28)和磷酸鹽試驗(IT-26)均呈陽性。

貯存

常溫常壓下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

密封於-20℃保存。通風乾燥處,避免受潮和日曬。

新聞

油酸鈉油酸鈉

2012年5月14日,經江西省相關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和有關專家鑑定,由贛州市日前查獲送檢的非法加工鹵豬耳朵為假豬耳朵,主要成分為明膠和油酸鈉。

根據規定,油酸鈉是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行使用的,不法商販使用油酸鈉是為了讓明膠在鹼性的環境下有個更好的粘稠度,同時增加滑溜感。而過多的鈉被人體吸入,容易引起高血壓,同時對心臟有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